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眼底一张照 眼病早知道
作者:孙燕明
图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孙燕明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6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眼健康白皮书》。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指出,每人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80%的眼病可以通过眼底照片做出诊断和筛查。现在常见的五大眼病筛查中,人工智能筛查准确率接近90%。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际防盲协会发起“视觉2020”全球性倡议,旨在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消除主要可避免盲,包括白内障、沙眼、河盲、儿童盲、屈光不正与低视力。
  “我国是早期承诺参加全球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王宁利表示,我国在防盲治盲及眼健康工作中,充分纳入了“视觉2020”的三大核心战略,即与初级卫生保健相结合的疾病控制、人力资源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适宜技术应用。经过21年,9省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盲和视觉残障的发生率下降了37.8%和15.4%。
  王宁利指出,在实现普遍眼健康工作中,重点是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人力资源和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2003年,我国眼科医师为1.91万人,目前预计已经达到4.48万名,增长两倍多。2014年,我国每5万人中就有1.13名眼科医生,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对小康水平国家每5万人中应有1名眼科医生的要求。同时,眼科专职护士数量也大幅提升,从2003年的1.61万人,预计已经增加至5万名。
  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副会长李守山表示,白内障是我国的首位致盲眼病,很多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由于经济能力所限,不能及时手术,一拖再拖,甚至导致失明。
  1999年,我国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为318例,2020年已达到近3000例。我国白内障的治疗标准现在定为0.3。据此计算,2014年,我国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已经达到62%,提前实现了《“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提出的我国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要在2020年底达到2000例以上的目标。
  目前,我国已建立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级防盲治盲管理体系和县、乡、村眼病防治网络,确保眼科资源的公平和可及。同时,我国约90%的县设有眼科医疗机构,其中约90%的眼科医疗机构可以独立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
  近年来,近视眼已经成为我国严重危害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2018年,国家卫健委、教育部、民政部组织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表示,2018年,我国将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由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综合防控方案,现在已经完成基线(基层一线)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以学校为主战场的防控工作。“近视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特别是在低年龄阶段发生近视眼的儿童更容易变成高度近视眼,导致视力损伤。”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许迅教授表示,近视眼随着近视度数的发展,眼轴逐渐变长,就像一个气球越吹越大,在最薄弱的地方,也就是在眼底会出现像萎缩、组织变薄甚至破裂,目前治疗效果有限,一些人因此失明。
  有些人认为,近视患者做激光手术就可一劳永逸。许迅回应称,激光手术可以矫正近视,把眼镜摘掉,但并不能改变已经变大、变形的眼球,不能改变已经出现的眼底问题,也就不能降低致盲和视力损伤的风险。
  许迅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任务非常艰巨,人们常说从学校开始防治近视,其实进入小学已经晚了,希望能够从0岁开始就开展覆盖近视全周期、高品质的视觉健康服务,医防协同,才能看到近视眼发病率、患病率下降的曙光。
  周长强表示,随着我国防盲工作的推进,主要致盲性眼病已由过去的沙眼传染性眼病转变为以白内障、角膜病、视网膜疾病、屈光不正、青光眼以及弱视为主的代谢性和年龄相关性非传染性眼病。
  他进一步分析说,截至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2538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1%,并且老龄人口仍在不断增多。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年龄相关性眼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屈光不正和白内障已成为我国的主要眼病负担。
  同时,常见的主要致盲性眼病,包括青光眼、黄斑病变等眼底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远高于年轻人,也是我国眼健康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眼健康工作的重点。
  周长强表示,国家卫健委将按照健康中国的要求,结合我国国情和致盲性眼病疾病谱变化,编制“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进一步完善三级防盲和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眼科专业队伍建设,建立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眼科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眼健康需求。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保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眼底一张照 眼病早知道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