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代理退保“坑”不少保险维权别走偏
作者:聂国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聂国春
  “只要你把账号、身份证号告诉我,我就能帮你搞定。你自己只能退10%,找我们可以100%全额退保。”在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输入“退保”二字,就可以看到很多宣称“全额退保”的店铺或账号。
  然而,这些宣传看似“为你着想”,其实暗藏“深坑”。近日,一个代理退保团伙被绳之以法,判决书披露的细节还原了不法分子参与恶意退保的全过程,同时也给广大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针对代理退保的风险,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7月8日发声提醒消费者:防范代理退保风险。
案例
代理退保骗走1.99万元
  刘某是某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电销业务员,工作期间获取了近2000余条浙江地区客户资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银行账户、家庭住址等公民个人信息。2018年4月至9月,刘某先后6次向凡某、陈某出售上述个人信息,共获利3.3万元。其中,凡某共购买了个人信息607条。“客源”信息到手后,凡某开始了他的代理退保生意。2018年10月,凡某以维权之名唆使、诱导张某富办理退保。退保成功后,凡某收取了张某富保费额的30%作为报酬,共计12300元。此后凡某又捏造称他收取的费用可以退还5600元,但需要被害人继续交2800元,又从张某富处骗取2800元。
  就这样,凡某共为6人成功退保,除了退保报酬,凡某还通过“连环套”骗取张某富等6人1.99万元。
  2018年11月10日,凡某被浙江义乌市公安局刑事拘留。2019年7月19日,凡某被提起公诉。最终,凡某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三万四千元。
调查
黑中介盯上退保维权
  凡某案的披露揭开了代理退保产业的一角。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恶意投诉”“钓鱼维权”等形式开展的代理退保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可在全国任意地区任意保险公司办理任何险种的全额退保业务,100%退保成功,安全快速。”在电商平台,类似这样的广告宣传出现在不少店铺中。在其中一个店铺,记者看到有100多条评价,多数都表示退保成功并且展示了银行资金到账的短信通知截屏,涉及的公司有平安人寿、大都会人寿等多家险企。
  那么,到底该如何代理退保呢?记者以投保人身份联系了其中一家店铺,客服称“已有众多退保成功案例,不成功不收费”。随后,客服发来一份问卷,并表示要先填写这份问卷评估一下全额退保的成功率。这份问卷上共有10多个问题,涉及有没有代签名、投保录入信息时是否有误、是否接到回访电话等。“全额退保业务是针对业务员当时销售误导或者违规行为来进行退保的。你要仔细回想一下,当时有没有出现问卷中所列的问题。”上述中介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退保代理正是从代理人违规销售行为入手,在获取投保人信息后,代投保人或者指导投保人向有关监管部门投诉,并收取退保金额的30%左右作为报酬。
  保险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退保中介往往谎称可协助消费者全额退保,诱导投保人签署包含不平等条款的代理服务协议,缴纳高额定金或签订高额欠款协议,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电话号码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
  据了解,代理退保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套路行为:冒充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或保险公司人员或以“与监管部门合作”“有内部资源”等名义,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谎称消费者所购保险产品“存在欺诈行为,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或“继续持有保单将蒙受经济损失”等,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退保,甚至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以赚取佣金;为消费者提供一份话术,要求消费者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诱骗销售人员回复,进行虚假取证;或者在没有取得相关证明材料的情况下,通过手机软件伪造微信聊天记录、捏造歪曲保险机构存在违规的虚假事实;阻止消费者与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沟通,要求消费者签订“全权”代理协议,试图切断消费者正常维权通道。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9月,监管层就已正式开启代理退保产业链摸底行动。银保监会向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报送恶意投诉相关信息的函》,了解近三年(2017-2019)每年恶意投诉导致全额退保的保单件数、金额、主要产品类型、操作方式、是否有产业链参与等。由此,恶意投诉和代理退保之风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不过,2020年各地保险市场代理退保歪风再现抬头之势,并由传统人身保险产品延伸至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方面。
提醒
五类风险隐患须警惕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已有多地银保监局发布了相关风险提示。银保监会4月9日也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风险。在第八个“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保险业协会也发文称,代理退保存在五大风险。
  “退保后,消费者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被拒绝承保等风险。”保险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代理退保还可能面临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信用受损风险和被诉讼或行政处罚的法律风险。“通过正规途径反映问题、提出诉求,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权利。”保险业协会建议消费者要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警惕代理退保风险隐患,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
  同时,各保险机构也要加强风险防范,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强化制度建设,加强销售队伍管理,规范销售行为,为保险消费者提供专业、安全的金融服务;严格监控退保流程的操作,筑牢针对“代理退保”骗局的防火墙;加强消费者风险提示和教育等。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代理退保“坑”不少保险维权别走偏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