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曾经有过一段野蛮生长阶段。2015年,万能险的保费规模同比增速达到了95.2%,并在2016年3月实现了高达214%的同比增速。然而,一些险企急功近利,把万能险当成聚财工具,抬高利率,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利用万能险“吸来”的巨额资金到二级市场上频频举牌。
自“宝万之争”后,监管部门开始出手整治万能险,大量万能险中短期存续产品得到规范清理,万能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那么,为何在4年后万能险会再次引起监管层关注?在记者看来,这与市场大环境密切相关。
今年,随着市场利率震荡下行,余额宝等“宝宝类”货币基金回报降至2%上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普遍下行,一年期产品大部分在3%至4%之间。在理财市场收益普遍下行之时,万能险5%以上的收益率显得格外打眼。
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今年一季度,全行业保险资金的财务投资收益率仅为1.16%。显然,保险公司的投资实力并不支持向市场提供这么高的结算利率产品。
那么,保险公司为何要冒着亏损的风险来开展万能险业务呢?这主要来自于业绩增长压力。受疫情影响,今年传统保险业务增长乏力,虽然万能险业务能直接带来的保费并不多,但是万能险却可以带动其他险种的销售,拉动保费增长。虽然万能险结算利率可以调整,但为了吸引客户,防范退保风险,不少险企也只能咬牙坚持。
不过,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利率坚挺,并非万能之策,很可能危及险企的长期生存。一旦利差损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保险公司破产,最终将损害客户权益,危及行业发展基础。
显然,监管部门约谈要传递的就是要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使其适应当前的利率环境,回归保险本源。对于险企来说,要认识到万能险的结算利率进一步下调是大势所趋,引导消费者形成对长期利率变化趋势的理性预期,避免发生大量退保而影响现金流。 (聂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