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深圳市消委会解读香港奶粉比较试验报告
无需对检测结果恐慌
作者:黄劼


      本报深圳讯(记者黄劼)香港消委会近期检测了15款密封包装婴儿配方奶粉,部分媒体在转述过程中,突出报道相关物质的“检出”,而未报道检出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一时引起消费者恐慌。对此,深圳市消委会科学解读了这次奶粉比较试验报告后认为,无需对这次奶粉检测结果恐慌。
  香港消委会测试的15款密封包装婴儿配方奶粉中,全部均含有氯丙二醇,最少的样品每公斤含有13微克,最多则有120微克。同时,还有9款含有可能致癌物缩水甘油酯。欧盟就奶粉的规定标准是,每公斤的缩水甘油酯上限为50微克。
  深圳市消委会联合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相关专业人员对香港消委会的完整报告进行详细研读,认为香港消委会的报告客观、科学、严谨,从保护消费者的视角出发,采用更高更严标准,符合国际上消费者组织开展比较试验的通行做法。这次比较试验的15款奶粉中只有1款氯丙二醇检出值超出欧洲食物安全局的可容许摄入量,其他14款均符合相关标准。
  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相关研究员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香港消委会的报告中提到的引起恐慌的两种物质——缩水甘油酯(GE)和氯丙二醇(3-MCPD)都是奶粉原料(精炼植物油)加工过程的副产物。目前世界各国均未专门针对奶粉中的氯丙二醇(3-MCPD)设定相关限量标准和法规。而这次比较试验,氯丙二醇(3-MCPD)参考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及欧洲食物安全局对该物质的人体每日可容许摄入量。缩水甘油酯(GE)参考的是欧洲食物安全局对婴幼儿奶粉中的限量标准。
  这次比较试验结果只有贝拉米有机(BELLAMY'SORGANIC)奶粉的氯丙二醇(3-MCPD)检出值较高,按每日正常摄入量计算,超过了欧洲食物安全局每日可容许摄入量。其他14款奶粉的检出值均在安全范围值之内。缩水甘油酯(GE)有9款奶粉检出,检出值均在欧洲食物安全局规定的限值范围内。
  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专业人员说,因为不少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在报道时,只是突出检出物质的毒性,而没有强调检出物质的含量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而引发恐慌。另外,这次香港消委会的比较试验的样品都是从香港市场购买的,这一批次的奶粉没有进入内地市场,无需过度恐慌。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无需对检测结果恐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