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及时总结全国范围内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经验,鼓励行业创新,9月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100个典型案例。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典型案例分为信息平台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医院信息智慧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健康扶贫信息化支撑、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信息化战“疫”等八个类别,包含了区域卫生和医疗机构两个维度。
毛群安指出,“互联网+医疗健康”具有突破时空的便捷特点,在找到可能的感染者、减少传播途径、降低感染风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各地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为群众提供防疫科普、在线咨询、心理疏导、远程会诊、慢病复诊、药品配送等一系列服务,承接并分流了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降低了线下人群聚集感染的风险。同时,疫情防控需要也撬动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效率,加速了粗放式向内涵式的转型发展。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李建中表示,广东省财政投入了9亿多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远程医疗平台、AI医生进乡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等项目的建设。今年8月,广东省6409万居民建立电子健康码,居民可凭电子健康码享受全省1420家的医疗机构预约挂号、就诊检查、检验、取药、支付等一码通用的服务。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新颖介绍说,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0年起成为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首批试点单位,在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建立连续固定的服务关系基础上,逐步打造了全科医学规范化诊疗流程。据介绍,2016年以来,随着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的推进以及技术方面的深度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构建出“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服务模式”,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应用于居民健康服务的过程中,建立了智慧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平台。家庭医生通过平台不仅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规范化的诊疗和便捷的转诊服务,还可以实施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等精细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