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作者:兴化市市场监管局
图片
图片


    图一:兴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仇文明(右二)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检查节日市场供应情况。 余友银 仲昭月/摄
图二:兴化市市场监管局组织执法人员到水产品交易市场对交易行为、计量器具和 “兴化大闸蟹等级规格”地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余友银 朱良国/摄
  兴化位于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腹地,辖28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区,共有63个社区、463个行政村,总面积239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5.67万人。兴化是全国十大产粮县、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中国脱水果蔬加工第一县,拥有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河蟹交易市场、淡水鱼交易市场。兴化也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市,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健康食品产业已成为全市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并初步形成了以脱水果蔬、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稻米加工为代表的三大食品产业集群。目前,正在积极打造“中国第一、中国唯一”的调味品产业集聚区,旨在以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强富美高”新兴化建设。
  近年来,兴化市围绕“保障食品安全”中心任务,贯彻落实“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扎实开展“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9月2日,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接受省命名评价现场复核组的复核。
坚持统筹谋划完善组织体系
  强化组织领导。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兴化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关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等文件要求,2019年在全省率先出台县级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研究制定《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和市级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事权任务清单。市委、市政府多次开会研究,实地调研督导,对“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找准路径。
  织密管理网络。策应机构改革和食品安全工作新要求,及时调整市食安委成员单位,细化职责分工,完善操作规程。市政府每年与食安委各成员单位、乡镇(街道)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夯实行业主管部门、属地政府管理责任,筑牢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深化“食品安全+网格化”创新治理,在全市设立52个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区,分区域设立13个基层市场监管分局,各乡镇(街道)设立食安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市公安局设立食药环侦大队,实现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全覆盖。
  加大要素保障。严格食品安全督查考核,制定《兴化市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加强对重点部门、乡镇(街道)的督促检查,将食品安全纳入效能考核,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集中整治、抽样检测、质量监督等工作,将行政村(居委会)协管员工作经费统一纳入市财政预算,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食品安全监管经费3945.42万元,今年已投入1515.35万元,保持逐年增长态势。
强化源头防控严格执法监管
  严把源头关。强管控。大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升级”行动,出台兴化大闸蟹等级地方标准,实施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加强粮食收购贮运环节安全监测与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全市乡镇卫生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同时,加快食品生产企业电子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乳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电子追溯全覆盖,肉制品生产企业电子追溯率达86%。严管理。出台《兴化市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负面清单》《兴化市食品摊贩备案办法(试行)》《兴化市农家宴备案管理操作指南》等系列文件,从严规范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农村家宴等活动。2018年以来,累计核发食品小作坊登记证292家,备案小餐饮362家、食品摊贩140家、农村家宴厨师1020名。学校食堂全部纳入江苏省“阳光食堂”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管理,餐厨废弃物收运采用市场化运营,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重提升。实施食品安全阳光惠民工程,投入350多万元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城区1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提供供餐服务。实施餐饮提升工程,创建省级餐饮示范街1个、省级餐饮示范店64家、“明厨亮灶”700家,学校食堂视频化管理实现全覆盖。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快检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常态化运行、制度化管理。推进“阳光宴会厅”建设,保障农村集体聚餐安全,12个乡镇(街道)获得泰州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命名,总数列泰州各市(区)第一。
  狠抓执法关。坚持“严谨标准、严格监管、严厉处罚”,强化联动执法、突击检查,大力推进“行刑衔接”工作,有力震慑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创建以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130余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万余户次,责令整改780户次,立案672件,办理食品安全刑事案件3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7人,公诉62人,捣毁“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30余个,打掉犯罪团伙20余个。1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被省市场监管局列为全省十大典型案例,2件食品案件分别被国家、省评为典型和优秀公诉案件(例)。
  聚焦技能关。投资1.3亿元,在泰州市率先建成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持续加强检测设备和扩项建设,检测能力覆盖“粮食及制品、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7类1145项参数。在全市分区域设立53个食品快检室,食品安全自主检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实现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抽检全覆盖。常态化开展人才锻炼和各类实践教育,加强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在泰州市首批食品安全专业技术知识竞赛和食品全程追溯召回应急演练活动中,该市均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建立食品安全专家库,在泰州市率先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隐患排查,借助专业力量,增强排查的专业性和整治的靶向性。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两个平台,实现巡查、速测、信息发布等工作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规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发布,建立健全抽检信息通报共享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切实做到依法快速核查处置,及时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及时妥善处置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积极引导大型食品生产企业、肉蛋奶制品生产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参保率100%,有效分散食品安全风险,提升食品安全社会化治理水平。
抓实企业主责提升管理水平
  督促企业扛起责任。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按照“处罚到人”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第一责任”、安全主管人员的“直接责任”、具体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加强员工能力培训。督促企业制定员工年度培训计划,组织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开展多层次、分领域的食品安全专题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均在40小时以上,食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参考率、合格率达到100%。加强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实现人群合理膳食指导乡镇全覆盖,学校食堂员工食品安全培训全覆盖,饭店厨师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全覆盖。注重管理水平提质。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成5万亩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鼓励创建“两品一标”,累计申报农业“两品”90个;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建设,全市拥有兴化大米、兴化香葱、兴化大闸蟹等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7个。强化诚信建设和风险分级管理,持证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风险分级实施率均达100%。
营造社会氛围凝聚创建合力
  坚持以“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推进食品安全共治共享。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食品安全宣传,适时发送食品安全知识、监管法律法规、维权投诉电话、宣传海报标语等内容,大力倡导坚决制止餐饮浪费、使用公筷公勺、禁食野生动物等文明新风。每年组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5·20”学生营养日、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五进”等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关注支持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积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新闻媒体、企业内部、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热线作用,接受投诉举报,及时释疑解惑,回应社会关切,2018年以来,累计受理食品投诉举报1200多件,办结率100%,获得群众和社会各界好评。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2 版:质量月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