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实施“五大品质”提升工程打造“品质兴化”城市名片
作者:兴化市市场监管局
图片
图片


    

图一:开展保健食品“五进”专项科普宣传活动。 季甜甜/摄
图二:率先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居明峰 季长山/摄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质量强国”战略思想和高质量发展理念,2018年1月4日,泰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市第五次党代会“打造品质泰州”目标要求,出台《关于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品质泰州的意见》,推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兴化市市场监管局作为全市质量工作主管部门,强化政府质量监管职责,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泰州市委、市政府意见要求和工作部署,以品质建设为追求,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基石,在全市组织实施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市民生活“五大品质”提升工程,共同推进质量强市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更有品质。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全市上下“质量第一、品质引领”的意识牢固确立,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大质量格局基本形成,追求卓越、崇尚品质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经济增长质量贡献率、城市品质指数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优势初步形成,“品质兴化”已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
  推进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品质。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变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水平、提升发展质量,推动技术创新、标准引领和产业化协调发展,推进产业发展路径更明确。全市三大主导产业中,不锈钢产业以集中冶炼、金桥焊材等项目为抓手,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不锈钢产业集群”。健康食品产业以调味品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向精深化、终端化、品牌化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主攻成套设备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积极向航空、高铁等领域拓展。万达广场、吾悦商业广场、长九五星级酒店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园区”获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以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创建为抓手,加快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绿色高效生产基地建设,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乡镇(街道)全覆盖。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各级市长质量奖、“江苏精品”、“泰州品质”的培育力度,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建设,积极探索自主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的新模式,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和专利转化为标准。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江苏省质量奖1个,泰州市市长质量奖(含提名奖)4个,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9个、地方标准1个,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3个,中国驰名商标9个。
  推进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化品质。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把文明城市创建与品质兴化建设有机结合,培育文明风尚,优化文化供给,扩大品牌影响,积极打造独具魅力的区域特色文化,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构筑“垒土成垛,择高向上”的兴化精神,持续扩大兴化文化影响力。提档升级公益广告景观小品,运用多种媒体媒介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2户家庭当选江苏省文明家庭,1户家庭被推荐参选全国文明家庭,13人获评“中国好人”,29人获评“江苏好人”,13人当选泰州市美德善行人物。推进“新风行动”,新建“百姓大舞台”251家,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面覆盖,推动乡风文明在基层落地生根。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开展郑板桥艺术节系列活动,加强文脉研究,出版《兴化文化史稿》,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兴化垛田、蒋庄遗址获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八整治八提升”综合行动,全面组织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新打造“兴好有礼”特色品牌和城市形象。
  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环境改善,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发展绿色经济,创造更多优质绿色产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兴化新格局。上半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达80.8%,PM2.5平均浓度35.9微克/立方米,地表水13个省控市控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获批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积极融入“美好江苏”和“泰州水城慢生活”旅游品牌建设,先后打造乌巾荡旅游度假区、沙沟渔文化特色小镇、得胜湖财富文化综合体、千垛景区(平旺湖)项目、施耐庵文化园、李中水上森林医养游综合体、大邹康养花海项目等七个绿色旅游景点,继2016年2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后,2019年12月再次获得“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授牌,成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全覆盖,全力支持兴达公司、伽力森主食等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推行绿色出行,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87个,投放公共自行车2008辆。
  推进标准引领,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城市治理与服务标准化,促进标准化从生产领域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延伸,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制定各学段教育质量提升方案,出台省内首份民办学校管理细则,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启动妇女儿童健康中心、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建设,组建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两大医共体,实行异地就医门诊、住院直接联网结算,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城市公厕新建、改造力度,创新公厕管理模式,实行公厕管理服务外包,推行公厕分级管理,多手段全方面提升公厕管理水平。全面启动安全生产巡查督导,在常态化开展危化品、建筑施工、城镇燃气、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的基础上,深化25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上半年,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3.2%、75.9%。启动社会治理“码”上行动试点工作,持续开展扫黑除恶“六清行动”,推进“无黑”城市系列创建,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基础上,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安满意度位居泰州第一、全省第九。
  推进全面小康,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科学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居民收入,保障消费权益,打造健康生活,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今年以来,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出台稳定就业八项举措,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占比列泰州第一,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4589万元。上半年,新增就业6405人、创业8427人。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检查大督查专项行动,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突出重点问题整治,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以贯彻落实新的药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为契机,加强对药械批发零售企业购进渠道、验收入库及仓储管理等环节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加强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提高科学监管水平。加强电线电缆、危险化学品等工业产品和玩具、文具、校服等学生用品以及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长江引水工程用管材、农业生产资料、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加大曝光力度和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力度,倒逼质量提升,上半年受理各类咨询投诉举报4435件,按时办结率100%。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改革试点,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更好地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求。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70家,社会办医疗机构107所。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39家,床位7132张。开展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运行,建成公办养老机构35家,床位8495张,民办养老机构3家,床位534张,为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群众对生活品质的满意感、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本版文字由兴化市市场监管局供稿)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2 版:质量月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实施“五大品质”提升工程打造“品质兴化”城市名片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