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未来出行有了越来越多的畅想——
打造未来移动智能出行新体验
作者:吴博峰
图片


    图:自动驾驶技术的大量应用将给未来出行带来更好体验。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未来的电动汽车将是交通和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将新一代移动通信、共享出行连接在一起的节点,从而推动交通革命和城市建设,打造未来出行体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10月29日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用汽车革命来形容当前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的变革。
  自2016年业内首次提出共享化出行概念以来,出行服务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随着业内对其理解程度不断加深,出行不再是简单点与点之间到达,更承载着人们对于未来出行诸多美好的期许。
  当汽车产业再次站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实现出行和未来城市的有机结合,将会直接决定消费者在未来体验到何种品质的出行服务。
  车企加码出行领域生态建设
  一个月前的2020北京国际车展上,各大车企对进军移动出行领域的雄心展露无遗。
  为迎合市场需求,东风汽车提出将致力于成为出行服务综合提供商的发展规划;北汽集团围绕共享出行理念,旗下华夏出行平台开展汽车租赁、网约车服务,向更多业务领域延伸;长安汽车宣布加速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出行公司转型。
  此外,汽车企业在出行领域已不满足于陆地出行,小鹏汽车、吉利汽车展开了飞行汽车的探索。其中,小鹏汽车超低空飞行汽车探索版车型旅航者T1,可实现5米-25米低空飞行,并拥有自动驾驶、智能交互等功能。
  从传统车企到新造车品牌,从常规陆地出行到待发掘潜力的空中,种种迹象表明,此次汽车企业向出行服务领域发起的冲击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其实,车企转型出行服务商并非新概念。早在多年前,业内就提出过类似观点,但在当时以销量论英雄的时代背景下,出行市场远不及新车市场来得实在。
  随着国内新车市场增长不再,出行服务在车企心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
  陈清泰表示,过去我们理解出行更多是基于汽车运载工具的思路来思考,现在我们要跳出传统思维,要更多地用科技理念来理解出行变化,特别是科技创新对出行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很多人看来,出行市场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智慧城市也将为出行科技提供生态环境。要实现这一切,需要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作为支撑,在人、车、路、网、云协同的智联发展模式下,驱动人类交通出行体验的全面升级,开创未来出行的新图景。
  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今年2月,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本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新能源车行业未来15年发展指明方向。这三个发展规划将从不同角度促进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
  自动驾驶与共享出行是完美组合
  “尽管共享出行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阶段,但是没有阻挡它在全球市场范围内渗透率的提升。未来如果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相结合,将会大大推进共享出行的市场化运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在大会现场强调了自动驾驶技术对于出行的重要性。
  随着汽车革命向纵深发展,汽车已经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汽车的内核正在发生改变,未来交通的布局已经展开。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被各大车企广泛应用在量产车型上,让消费者体验到了“黑科技”的魅力所在。
  上月,继长沙、沧州两地后,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北京全面运营,消费者无需预约即可在规定范围内享受到自动驾驶车辆提供的出行服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尝鲜”。不过,虽然自动驾驶出租车应“无人”驾驶,但考虑到消费者的安全性,百度官方还是为每辆车都配备了安全员。
  严格来说,有人看管的自动驾驶车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张永伟认为,自动驾驶赋能的共享出租车能否大规模市场化,成本控制是一项关键要素。
  可以想象,若未来车辆达到完全自主运营的时候,不但可以节省人力资源,还能大大节约运营成本。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显示,自动驾驶在L2和L3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以安全员和监控为主要构成的安全成本占整车成本60%,这一数据在5年过后预计会下降超过90%,所以自动驾驶技术的共享出租车模式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会形成市场驱动,令人期待。
  长期以来,汽车产业的愿景是降低交通事故伤亡率,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车辆。配备激光雷达、摄像头、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自动驾驶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
  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执行副总裁解峰表示,真正的未来出行必须依靠技术变革,为移动出行领域带来新变化。
  一旦自动驾驶技术与共享出行车辆二者融合,它可以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的概率,实现更安全的出行。张永伟透露,这种方式可降低约96%可预防的交通事故。
  此外,当自动驾驶渗透率达到90%时,道路拥堵可以减少60%。更重要的是此举可以释放城市空间,实现自动和私人拥有的替代比。
  记者从出行大会获悉,每增加一辆自动驾驶车辆用于运营,可能会替代、限制11辆至14辆的私人汽车拥有数量,会减少20个停车位需求,提高整个汽车的利用效率,释放更多的城市空间。
  未来出行是技术实力比拼
  经过二十余年的市场高速发展,中国已跃居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深刻认识到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那么,未来出行市场的崛起,是否意味着整车厂可以摒弃技术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提醒人们:“在可预见的20年内,出行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会改变汽车产业的发展轨迹,仍绕不开关键材料、核心部件、高端技术等根本问题。”
  这意味着,技术为王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出行市场。
  由于出行市场涉及跨界技术,比如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个应用场景,因此需要形成高新技术协同发展的大平台。陈清泰认为,这绝不是某个车企通过自身研发所能做到的。跨界融合、协同合作是车企迎接未来出行市场成败的关键。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市场战略与规划负责人张岚表示,未来出行仅有智慧的车辆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去打造全新出行服务生态,达成这一目标,必将行业内全产业链上各企业的优势资源相结合,建立一个合作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化满足人们出行需求。
  解峰透露,捷豹路虎正在和全球主流自动驾驶技术相关企业合作,依靠技术优势在移动出行领域带来新变化。
  与此同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发布和实施,需要系统协同、持续和不断适应中国发展的要求,意味着需要用中国标准规划智能汽车发展方向。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机械处处长吴卫表示,中国标准必须要适应中国的发展要求和地理区域的差异化等不同特征,在培育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信息安全这六大体系的过程当中,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系统谋划。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车评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造未来移动智能出行新体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