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涂梅峰在出线上门诊。 朱笛/摄
■本报记者 庞建新
“小琦,你最近感觉怎么样?你的片子出来了,肿瘤长了一点点,不要紧,不用太紧张!”视频里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洁与病人对话。
很多人疑问:这是看病吗?画面好温馨……是的,这是方兴未艾的互联网诊疗就诊过程的真实场景。
转变观念
不妨体验互联网诊疗
“避免交叉感染,足不出户,在家就可享受一对一的诊疗服务,药品配送到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互联网诊疗得以迅速发展。那些身在“百忙之中”,身处外地,或者行动不便的患者,来“云上诊室”就能与医生见面看病了。看诊断结果、开药,甚至配送药品……患者通过互联网诊疗可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福利和便利。
11月24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走进复诊率极高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李洁大夫的互联网诊室里,两台电脑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一台电脑用于与患者视频、交流及开处方等,一台电脑用于随时查看调取患者病历和诊断结果等。每天上午,李医生大约要看15位患者,当天则有17位。
“复诊患者和初诊患者都挤在门诊挂号排队看病,复诊会挤占很多初诊名额,造成初诊患者挂号难。为让更多初诊患者能看上病,早发现,早诊疗,早在2016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就布局互联网医疗服务。”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主任衡反修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
据介绍,经过两年多的技术调整和升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互联网诊室已经实现了医生全员网上看病,每日可减少1000多人次的门诊压力,复诊患者得到便利,初诊患者获得了更多挂号资源,有效缓解了看病难,成为线下诊疗的有力补充。
论看病,全国人民“奔北京”。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协和医院近六成患者来自外地。内蒙古患者姚女士表示,她的家人要看病只认北京,疫情时期,来京看病成了难题。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多家医院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一样,开设了互联网诊疗。
今年4月,宣武医院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正式上线,通过APP可在线问诊、提供诊疗方案、开具处方、预约复诊,还可选择药品物流配送。今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面向复诊患者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正式上线,支持病历调阅、在线问诊、检查检验、开具处方等多项功能。今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开通了包括线上复诊、处方开具、送药到家的一站式互联网诊疗服务。10日26日,儿研所通过“互联网+”医保资质审核,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医事服务费实时结算,药品、检查检验线下医保结算的儿科医院。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互联网诊疗向纵深发展,各大医院互联网诊疗不断升级。业内人士评论认为,如果说在线预约、院外候诊是互联网医疗的1.0版本,互联网医院、在线诊疗就是发展的2.0阶段,而“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则代表3.0时代。
患者感觉到,互联网诊疗过程除了“场景”变了,看病、开药、预约检查一个也不少。“找人、找关系,不如找网络。”业界人士表示,如今患者看病也要转换思路了。
云初诊不宜
还有哪些问题待解决
互联网诊疗正在迈入“3.0时代”。不少人叫好的同时,初诊问题不能网上解决却成为槽点。“互联网诊疗只接受复诊患者,初诊看不了……”山东患者王先生对记者表示。年初,王先生胃部不适,随后体重暴降,当地县城医院怀疑是胃癌,建议他来京进一步检查。然而疫情之下,他想通过互联网诊疗解决,却被告知无法实现。
同样因为无法实现初诊,北京患者陈女士只好拿着亲属的电子病历通过自己的账号咨询北京医院的医生。“初诊必须来医院检查。目前互联网诊疗只接受复诊,复诊患者已经在门诊做过检查,拥有电子病历,能确保诊疗准确安全。”相关医生对记者表示。
医疗服务不同于普通商品服务,服务对象是患者的身体健康,诊疗不能出错,更不能试错。国家层面也为互联网诊疗划好了“红线”。“国家限制线上首诊是有相关科学依据的,并且经过多年论证,目前状态下,从保障患者健康安全的立场上,线上首诊不宜放开。”国家卫健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此前表示。
网络卡顿问题也常常被医生诟病。“网络经常掉线,要呼叫很多次。”一位医生表示,不停呼叫费时累心,倒不如线下看病更痛快。衡反修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有的患者使用的网络信号不好,有的则在楼宇间行走的状态下与医生视频,有的甚至开车过程中问诊而被医生叫停。医生表示,且不说信号不好,开车通话本身就不安全。
针对互联网医疗网络通畅问题,11月初,工信部、国家卫健委部署进一步加强远程医疗网络能力建设,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远程医疗网络能力建设的通知》,要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络覆盖水平,推动医疗卫生机构网络普遍提速。
云上问诊
患者应守时并备好资料
“互联网诊疗给患者带来了便利。患者可以在家里,在办公的休息时间,在户外散步之时……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接通视频,随时看病。”互联网诊疗给患者带来便利,但要保障便利、保障每次问诊服务质量与安全,患者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第一,要准备好病历和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请您出示医保卡放到镜头前方,我要拍照……”医生提醒屏幕另一端70多岁的患者李奶奶。很多复诊的老年人因行动不便,或子女不在身边,自己通过手机看病,但往往准备不足,容易忘了医保卡等。
第二,事先明确本次就诊的主要目的。医生隔着屏幕与患者沟通,最感吃力的就是患者语焉不详,表述不清。还有的患者是“话匣子”,超过规定问诊时间仍滔滔不绝。而一个医生每天需要问诊患者数量达好几十位,患者必须在有限时间里和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医生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病情。
第三,准备充足的病历资料。互联网诊疗医生不一定是就诊患者的主治医生,若患者没有准备好资料,医生会重新调取患者更多历史资料,浪费诊疗时间。
第四,患者守时很重要。互联网诊疗也需要医生排班和有固定的办公场地。而患者由于自身情况,预约时间内无法准时就诊的现象时有发生。“我最多一次呼叫患者12次。”一位医生表示,后来得知,这位迟到的患者因开会无法接通视频,不仅耽搁了自身就诊,也耽搁了后续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醒患者如不能准时上线应提前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