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发布的一份《中国健康经济白皮书2019-2020》(以下简称 《白皮书》)显示,健康管理服务、健康食品、健康用品、健康金融产品、健康旅游、健康养老服务等六大类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比例分别为 52.2%、83.3%、81%、44.8%、27.8%、23.2%。从消费支出来看,健康食品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约占34%,其次为健康用品,约占30%,健康管理、健康金融、健康旅游产业市场规模依次为18%、13%、4%,健康养老产业市场目前仅占1%左右。
今年双11电商平台销售数据显示,健康经济迅速爆发。从10月21日预售数据看,阿里健康医鹿APP、支付宝、天猫平台的疫苗服务预售成交同比增长了132%。预售当日,阿里健康平台的宫颈癌(HPV)疫苗订单数同比增长11.3倍。此外,受疫情等各种因素影响,人们对于健康管理与日常防护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以口罩、体温计、血压计为代表的医疗器械迅速走红,成为人们居家生活、日常护理的必需品。11月1日京东数据显示,京东健康医疗器械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220%,其中,中医保健用品成交额同步增长超6倍,体温计超10倍。此外,多平台数据显示,在健康类商品中,眼部保健品、维生素、益生菌、燕窝滋补品等均成为热门商品。“我国已进入大健康时代。”中国保健协会党支部书记张为佳对媒体表示。近年来,我国健康行业预防为主的理念日益凸显,大众健康、营养保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随着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消费结构升级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消费群体更加注重健康,使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处于一种高增长的态势。
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吴忠泽对媒体表示,伴随着“健康中国”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系列扶持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紧密出台,大量投资加速涌入到大健康领域里,健康产业整体的容量、涵盖的领域、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他预计,到2020年年底,我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7万亿元。在政策的支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健康意识的提升刺激消费等多重利好的推动下,健康大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郝晓宁表示,健康经济是健康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其包括以疾病治疗为目标的医疗类药品和服务产出,及以疾病预防、健康保持与促进为目标的非医疗类健康产品和服务。“非医疗健康经济实际上是将健康风险治理端口前移。”郝晓宁表示,关口前移的治未病大健康观现在愈发深入影响消费者,带来新的消费和投资空间。《白皮书》表示,应抓住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健康消费加快释放的新机遇,促进居民健康消费升级,包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中低收入群体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能力;引导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向健康产品和服务倾斜;加强健康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和治理效能,改善消费环境等。
(羽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