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圳讯(记者黄劼)有深圳户籍、深圳居住证或在深圳购买社保18岁以上的深圳人,都可查询本人的公共信用报告。近日,深圳市举行个人公共信用报告上线暨信用共建集中签约,深圳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将更完整、适用更广泛、数据更安全及查询更便捷。
据介绍,近年来,深圳特区信用立法、政务诚信实施意见、信用修复工作指引等法规制度逐步健全,着力提升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保护力度,覆盖全社会征信体系逐步形成。2020年以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坚持把信用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和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加强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用监管机制改革,着力健全信用应用机制,持续深化诚信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归集全市550万商事主体、1859万个人等16亿条数据,基本实现了“一站式查询、一体化建设、一张网惩戒”。
深圳市的个人公共信用报告,是对比借鉴全国其他城市和征信业、金融行业的经验,结合深圳实践,经过反复推敲、精心打磨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深圳特色”:
一是信息更完整。报告涵盖个人在公安、社保、教育、税务、金融等多方面与信用相关的信息,分10大类、28小类的269项内容,信息分类更为科学,便于个人“一站式”了解自身信用状况。
二是适用更广泛。凡深圳户籍或办理了深圳居住证、在深圳办理社保的年满18周岁以上的市民,都可以查询本人的公共信用报告。
三是数据更安全。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确保数据安全。严格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有关规定,信息需要本人授权才可调用,报告只能由本人查询。
四是查询更便捷。开通了“线上+线下”全方位查询通道,线上实现了“一网三端”即“深圳信用网”电脑端和“i深圳”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等四种查询渠道,不熟悉电脑和手机操作的市民还可以在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服务窗口获取报告。个人公共信用报告将成为信用经济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经济身份证”,成为信用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要素。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与7个单位签署的个人公共信用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涵盖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征信服务机构、投资担保机构,信用信息共享合作覆盖面更广、更具代表性,有利于整合信用信息资源优势,拓宽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合作渠道,共同防控风险;有利于实现普惠信用产品多元化,推广“信易贷”在内的更多惠民惠企信用应用场景落地;有利于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经济新常态,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