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市场监管人员在饭店大厅置放节约粮食展板。
图二:福建省寿宁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向老年消费者讲解消费教育读本。
■本报记者 任震宇
向消费者提供科学、正确的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可以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引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2020年,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组织履行职能,扎实开展消费指导、消费教育活动,倡议消费者响应中央号召,向餐饮浪费说“不”,指导消费者科学、绿色、理性消费。
向餐饮浪费说“不”倡导节约生活
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消费者协会向广大消费者发出倡议:从我做起,崇尚节约为荣,向餐饮浪费说“不”。同时呼吁广大餐饮企业,完善烹饪量化标准,提升餐饮供给质量,全面、客观、准确提供餐饮信息,为消费者按需配餐、按量点餐提供便利,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杜绝浪费。要求各地消费者组织创新工作举措,广泛开展面向当地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广大消费者以实际行动支持、鼓励符合绿色节约餐饮要求的用餐场所,积极劝阻、监督餐饮浪费行为,共同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组织纷纷行动,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活动,“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观念逐渐蔚然成风。
河北省消委会和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出“践行节约 拒绝浪费”倡议,号召消费者要根据实际需求适量点餐、适量取食、餐后打包;餐饮经营者要将制止餐饮浪费贯穿生产加工和服务全过程,及时提醒消费者适度点餐、避免浪费。
黑龙江省消协倡议餐饮经营者建立餐饮消费警示制度,在店堂醒目位置,张贴和悬挂“反对铺张浪费、倡导节俭用餐”等相关提示或标语;各级行政部门、各类行业协会和社会监督部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认真落实节俭餐桌、文明餐桌。
甘肃省消协向全省餐饮行业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发出拒绝餐饮浪费倡议书,倡议消费者在婚丧嫁娶等宴请时,多一些自助餐模式,少一些铺张攀比;打造节约型餐饮,餐饮经营者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餐饮生产、加工、服务全过程,减少餐厨垃圾,及时提示消费者合理点菜、适度消费、避免浪费,并为消费者提供环保打包服务。
消费教育进基层 普及维权知识
为帮助消费者掌握更多的消费知识,提升科学、理性消费能力,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组织深入基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教育。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和资阳市市场监管局在四川省资阳市举办消费品质量安全进农村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村群众赠送《消费品质量安全系列宣传手册》;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与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市场监管局签订“共治产品质量安全合作协议”;技术机构专家开展消费品安全知识讲座和现场答疑,并以小家电、装饰装修材料、儿童服装、家具、日化等5类消费品为重点,开展了质量安全用户满意度调查。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湖北省消委会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针对重要行业领域、重点消费群体,发挥好媒体监督作用和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优势,积极开展消费教育宣传引导,不断增强消费者理性消费和依法维权能力,营造安全、放心、和谐的消费环境。
福建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工作,充分发挥“一会两站”和12315“五进”消费维权服务站点的优势,依托消费维权服务站及消费维权教育基地等,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引导工作,切实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引导消费者理性办卡。遇到经营者携款潜逃或涉嫌非法集资,引导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结合经营者首问责任和赔偿先付制度,重点培育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服务领域企业,引导其合法经营。通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消委会公众号,发布“商户违约拖延退定金”“优驰出行押金退还异常”“美容美体消费提示”等预付式消费警示,引导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
陕西省消协联合中国移动陕西公司举办移动通信服务消费体验活动,向消费者介绍了通信行业消费教育示范基地开展移动通信消费教育情况和疫情期间为消费者提供的便民服务举措,现场征求消费者对通信服务的意见建议,并向消费者承诺积极落实提速降费、网络建设、透明消费、服务监督等举措,为消费者提供温暖优质服务。
比较试验抓热点传递真实有效信息
除了开展消费教育,各级消费者组织还通过开展比较试验、消费体察,发布消费警示提示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真实、有效信息,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这些比较试验、调查体察的产品、服务和消费者日常生活消费联系紧密,而且紧跟最新消费热点,帮助消费者规避消费陷阱,选择更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火爆的直播带货,中消协开展了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活动,通过实际调查体察,发现直播电商模式存在的部分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不仅为监管部门开展监管提供了线索和数据,也为消费者如何科学、理性参与直播电商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消费提示。受疫情影响,学生需要在家上网课,高清晰度的投影仪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中消协及时开展投影仪比较试验,根据实验结果,指出家用投影仪存在执行标准不统一、性能标注混乱和夸大宣传产品性能等问题。
2020年,中消协还陆续开展了台灯、除螨仪、轮滑鞋的比较试验,以及汽车品牌4S店服务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活动。
受疫情影响,各种和消毒防疫相关的产品成为消费热点,为了及时给消费者提供信息,帮助消费者购买符合自身需要的防疫相关产品,多个地方消费者组织组织开展了与之相关的比较试验。
上海市消保委、青海省消协和深圳市消委会开展了消毒湿巾、洗手液、75%消毒酒精比较试验,陕西省消协开展了蒸汽拖把比较试验,这些比较试验为疫情防控背景下消费者选购正确的产品提供了重要参考。
新兴消费品、“网红”产品也是消费者组织开展比较试验的重点。例如,针对消费者喜欢购买的“网红”蛋糕,深圳市福田区、宝安区消委会开展了“网红”蛋糕比较试验,发现受测的蛋糕中,安全及卫生情况令人满意,新鲜度佳,但其中有7款糖含量高,有3款达到高脂食物水平,反式脂肪酸均有检出。
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宣称能“降糖”“脱糖”的“低糖”电饭锅产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与兴趣。广东省消委会联合广东省佛山市消委会开展了“低糖”电饭锅商品比较试验,发现虽然“低糖”电饭锅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米饭的还原糖含量、增加抗性淀粉含量,但并不能证明食用“低糖”米饭就能直接降低人体血糖含量。低糖电饭锅关于“降糖”的功能宣传容易产生误导,让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具有“降血糖”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