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消费者正在店内挑选护肤品。 庞建新/摄
图二:化妆品消费日益增长。 庞建新/摄
■本报记者 庞建新
2020年我国化妆品零售总额3400亿元,发展增速在各行业中名列前茅,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旅游之后的另一大消费热点。被称为“美丽经济”的化妆品产业消费需求量大、购买频次高,发展潜力强劲,却桎梏于非法添加、假冒伪劣、夸大宣传等问题。2020年,我国化妆品产业迎来变革,面临严监管、大洗牌,产业升级换代。未来,将朝着高水平、高质量、国际化方向发展。
多方发力,构建美丽新生态
随着化妆品消费的日益增长,化妆品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与此同时,违规添加、假冒伪劣等案件不断曝出。2020年1月至12月,国家药监局网站连续发布化妆品飞行检查和抽检通报,多批次不合格化妆品和违规添加禁用物质化妆品被通报。为保障消费者用妆安全,净化化妆品市场环境,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强化线上监管,对于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打出了实施顶格处罚等一系列多维度、多措并举的严监管“组合拳”。
随着线上消费的普及,国内外化妆品品牌纷纷涌入各大电商平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线上销售在整个化妆品市场的份额已接近5成,部分品牌占比甚至达80%。线上销售火爆的同时,化妆品质量问题和不良反应投诉却明显增多。为此,根据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的通知,自2020年10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专项行动第一阶段工作,针对利用网络生产经营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化妆品、假冒化妆品等突出问题,组织化妆品电子商务经营者全面自查经营行为,规范化妆品网络经营市场秩序。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监管二处处长李云峰表示,下一步,国家药监局将在《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中设专章明确规定化妆品网络经营管理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化妆品网络市场秩序。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专项行动,清理网上销售的违法产品,严厉打击利用网络销售违法化妆品的行为,维护化妆品网络消费安全。
电商+直播刷流量、数据造假、货品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宣传等问题,使得直播带货频遭翻车考验。市场监管部门对包括化妆品在内的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消费品予以重点监管和高度重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给直播带货行为套上“紧箍”。
监管升级,推动科技创新
2020年6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下文简称新《条例》)的发布开启了化妆品监管全面升级的序幕。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司长李金菊指出,当前非法添加、假冒伪劣、虚假夸大宣传等违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化妆品市场。在新《条例》的制定过程中,首要坚持的就是人民利益、生命利益至上原则,为此化妆品同食品药品一样,坚持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李金菊指出,“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更是通过“严”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使好的产品更有市场,使违法者不敢为、不想为、不愿为。
随着新《条例》的实施,与之配套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也日趋成熟。其中,《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给出了针对9类违法行为的裁定标准,行业规范性、安全性更强,使用禁用原料生产将面临最高30倍罚款。
政策层面的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强了化妆品质量监管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同时推进化妆品科研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北京工商大学化妆品监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一凡表示,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美丽经济发展的化妆品行业,更离不开行业整体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随着新《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以及一系列配套法规落地,化妆品行业将做出新的调整和适应,优化市场和消费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北京日化协会政策法规部佟文鑫表示,新《条例》结合当前行业的技术能力情况,引入了诸多新的监管内容。注册人、备案人制度的建立,质量安全负责人的设立,在规范化妆品注册申报与生产行为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责任主体和技术人才的专业性;对化妆品功效宣称要求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并在规定的专门网站公布功效宣称所依据的文献资料、研究数据或者产品功效评价资料的摘要,接受社会监督,使化妆品的宣称告别“靠理论”和“打概念”的运营模式;对安全评估和不良反应监测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能力建设与提升。
颜值担当,质量安全扛大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国人对美的追求得到释放,颜值经济成为消费新风口。尽管疫情使得化妆品行业面临严峻的考验,但在颜值经济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化妆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保持了稳定的正向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月-12月,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了3400亿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2021年春节期间,化妆品及卫生用品销售火爆。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和消费者对品质需求增强提升,化妆品产业升级在即。佟文鑫表示,随着法规体系全面更新,监管机制逐步完善,作为“美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妆品行业在新时代产业环境下,势必会向着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持续蓬勃发展。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推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利好政策,如规范化妆品生产和检验检测、依法放开化妆品原材料的使用、鼓励国产品牌创新等,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化妆品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链日趋成熟,新技术不断研发,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据统计,化妆品生产企业由1980年的70余家增长至2020年的5000多家。2019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零售额(限额以上)达2992亿元。商务部公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网络零售进口商品交易品类中,化妆品以32.7%位居榜首。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市场。化妆品行业增速在各行业中名列前茅,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旅游之后的另一大消费热点。
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路政闽指出,化妆品产业稳中求进、向好发展的同时,本土企业在管理、人才、研发、工艺、品牌等方面缺乏竞争优势,化妆品产业面临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认可度低等问题,还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非法添加、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等乱象。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对包括化妆品在内的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消费品予以重点监管。
2021年伊始,最高检、市场监管总局、药监局联合发布15个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典型案例,其中有2例涉及化妆品行业,情节较严重的一家企业被罚款94万元并吊销营业执照。化妆品行业已进入最严监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