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企业及产品将实施准入管理
4月7日,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从国家安全、企业安全、网络安全、功能安全等多方面规定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
安全问题始终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重要议题,《指南》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准入规则制定。在企业安全保障能力方面,《指南》要求,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要针对车辆的软件升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建立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监测服务平台,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一致性。例如,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度,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6个月。
在网络安全方面,《指南》指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应在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建立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保护车辆及其联网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同时,也应依法收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定重要数据目录,不得泄露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
点评:
安全问题始终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发布进入密集期。《指南》将进一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规范建设的探索。
深圳: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达60%
日前,深圳发改委印发《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指出在“十四五”期间,深圳市新增注册汽车(不包含置换更新)中新能源汽车比重达到60%左右,至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
具体来看,在公共领域方面,至2025年,新能源网约车达到5.5万辆,新能源物流车达到11.3万辆。私人领域方面,至2025年,全市新能源私家车保有量达到78万辆左右。
为保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深圳市还将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到2025年,计划累计建成公共和专用网络快速充电桩4.3万个左右,基础网络慢速充电桩79万个左右。
同时在充电设施方面,深圳将加大土地、电力供应保障力度,推广应用柔性充电等新型智能化充电技术,加快规划布局建设一批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推动原有设施提质增效。在社会公用领域,实现市域平均充电服务半径小于0.9公里,城际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私人自用和公务用车领域,以按需并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住宅小区和公共单位停车场配建慢速充电设施,保障新能源私家车和公务车日常基础充电需求,基本实现新能源汽车“桩随车布”“一车一桩”等目标。
点评:
截至2020年9月,深圳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量达到44.28万辆,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12.6%,保有量和占比双双领跑全国。而今,深圳针对公共和私人领域提出了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具体目标任务,打造汽车全面电动化的先行示范区。应该说,该做法值得更多城市借鉴。
广汽集团: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可实现续航里程超一千公里
4月9日,在2021广汽科技日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
据介绍,该技术包括“纳米复合硅技术”“自修复粘结剂技术”“梯度复合涂布技术”等,让电池内部的硅负极片像海绵一样柔软有弹性,使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和收缩被限制和缓冲,不会碎裂。同时,也像海绵吸水一样,让硅负极发挥大容量的优势,储存更多的能量。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锂离子电池单体电芯体积减小20%,重量减轻14%;未来会进一步将体积和重量减小和减轻一半以上。该技术还对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锂离子电池可靠性有明显的作用。
广汽集团方面表示,经第三方权威测试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工况进行续航测试,搭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的广汽埃安AIONLX可实现续航里程超过1000km。同时,车辆已经开展了夏季和冬季的高温高寒测试。
点评:
当下,受制于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消费者对于纯电动车型续航问题仍存焦虑。比亚迪、广汽集团等自主品牌纷纷在电池技术上发力,将成为新能源车新一轮市场竞争的焦点。(点评: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