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蔚
“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监测预报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于美好人居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但由于信息不对等、不透明,再加上专业度不高,消费者在置业过程中常常疑虑重重,缺乏具有公信力、易于操作的参考指标。
为了能给消费者置业提供权威的参考,推动行业健康、规范化发展,4月28日,中国消费者报社联合贝壳研究院在京举办了2021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发布会暨座谈会。来自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北京市房地产业协会、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的嘉宾们出席了本次会议,就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的重要意义、消费者权益保护、房地产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消费者报》副总编辑杨力军表示:“《中国消费者报》长期以来非常关注房地产领域,在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一直不懈努力。贝壳作为行业的领头羊,截至去年年底,交易规模已经超过3万亿,联网经纪人超过49万人,其行业地位和万亿级的交易数据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洞察消费者。双方共同推出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打造具有专业度、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置业风向标,有助于消费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房地产市场状况,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为有关部门监管房地产市场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贝壳研究院院长李文杰表示,中国消费者报社与贝壳研究院共同推出的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可以当好消费者的“置业风向标”,给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购房消费者提供决策参考;可以当好开发商的“贤内助”,通过监测指数变化有效把握需求方的信息,帮助开发商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可以当好政府的“探热针”,及时预测一时、一地的置业热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据记者了解,目前房地产市场相关指标多集中在住房价格、市场景气等方面,基于购房消费者态度与心理预期分析的预测指标尚属空白。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取能够影响消费者购房决策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围绕住房负担、购房时机、房价预期、政策预期、经济走向五大维度搭建系统的指标体系,并借助专家打分法确保指标权重的合理性,最终通过客观评估消费者购房信心的强弱来预判未来短期内的房地产市场变化走势,为消费者的置业决策提供专业化的数据分析。
会上发布的《2021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报告》显示,购房者对2021年房地产市场整体走势持乐观态度,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达到108.4。不同区域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存在“东高西低”的分化特征,东部地区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为109,中部次之为107.5,西部地区最低为107。不仅如此,城市能级越高,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越高,一线城市消费置业信心指数为109.6,明显高于其他能级城市。
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还因年龄、学历、收入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从年龄上看,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呈现倒U型特征,24岁及以下、40-49岁和50岁以上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偏低,分别为104.1、105.1和106,而25-29岁和30-39岁消费者的购房信心较高,分别为112.1和109.1。学历水平越高的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越高,低文化水平的消费者购房信心相对偏弱。
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的推出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称赞。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监督部副主任李妍认为,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的调查做得非常扎实,数据采集和分析都有较好的广泛性和科学性,得出的结论非常有看点。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屈鹏表示:“这个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报告是基于消费者主观意愿做出的评估,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对房地产市场做出的预判。”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秘书长王霞指出,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具有综合性和多维度的特征,有利于消费者做出科学决策,具有比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利于稳定市场和规范秩序。其对企业、消费者,以及主管部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房产经纪人向消费者解释市场行情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工具。
北京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认为,行业的先导性指标对市场趋势的判断非常有价值,在买房置业方面,这样的一个指数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表示,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聚焦到民生核心部分,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领域。这一方面体现中国消费者报社和贝壳研究院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以上海、深圳等为代表的一线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突出、炒作学区房、违规资金进入楼市等乱象频现,引发了相关部门密集发布调控政策为楼市降温。与此同时,在房地产消费领域,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如何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从市场监管角度来看,传统房地产领域消费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虚假宣传、合同违法等。去年以蛋壳公寓为代表的长租公寓暴雷现象,成为新型的消费侵权,也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他认为,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有序的发展,不仅仅是从业者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各个层面的责任,包括政府、社会组织、舆论监督平台等。“企业跟消费者是鱼水关系,鱼不能把自己生存的水给毁了,企业不能让广大消费者对房地产领域失去信心。”
李妍建议,企业要高度关注信息安全和交易安全,降低风险隐患,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权。企业要自觉自律确保合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贴心周到的产品和服务,这应是全行业和全体从业人员的基本共识和职业操守。
陈志希望要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房屋的质量其实更多地要用消费者的视角来审视,而不是用工程视角、技术视角。
芦云指出,近几年,消费者维权的特点和以往有所不同。一是渠道多了,二是消费者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三是维权态度非常坚决。对于企业来讲,怎么把消费纠纷化解在前端,不让矛盾发酵,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扫码阅读 《2021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报告》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