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中国消费者报》副总编辑杨力军
图二: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监督部副主任 李妍
图三: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屈鹏
图四:贝壳研究院院长李文杰
图五: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秘书长 王霞
图六: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 芦云
图七:北京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志
《中国消费者报》副总编辑杨力军:
市场平稳发展离不开科学公正的监测预报
住房问题关系到民生福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
但在房产消费领域,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虚假宣传,承诺的配套设施不兑现;建筑质量不过关,房屋外立面开裂、渗水、墙砖脱落,精装修变成“惊装修”;合同陷阱,霸王条款,延期交房不按规定赔偿等。另外,还有一些黑中介、房屋租赁问题也一直是房地产维权的“重灾区”,2020年蛋壳公寓暴雷,让一大批租户、业主叫苦不迭。
这些乱象导致行业问题持续不断上升,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证,长此以往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等、不透明,再加上专业度不高,消费者在置业过程缺乏具有公信力、易于操作的参考指标。要想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监测预报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国消费者报社联合贝壳研究院共同展开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研究,通过量化消费者置业预期的信心,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一个科学公正的评价指标,对未来短期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做出前瞻性预判。同时,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的推出,有助于消费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房地产市场状况,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为有关部门监管房地产市场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监督部副主任李妍:
充分发挥科技数据平台服务消费者的能力
买房是高价格、低频次的消费,一旦遇到消费纠纷,消费者维权意愿非常强烈。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数据显示,在投诉量居前10位的商品中,商品房榜上有名,其中格式合同条款不合理、收费与服务不匹配、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维权难等问题比较多。
当前居住服务领域确实还存在一些让消费者不满意的地方。我们非常关注贝壳找房的发展理念和服务模式,贝壳在便利消费者方面花了很多的心思,下了很大的工夫,非常值得点赞。
我建议,要充分发挥科技数据平台服务消费者的能力,同时强化安全保障,筑牢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企业要高度关注信息安全和交易安全,强化安全保障,降低风险隐患,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权。便利的前提是安全,企业盈利的边界在哪里,责任和保障就要落实在哪里,不能只是追求成交量,要自觉自律确保合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贴心周到的产品和服务,这应是全行业和全体从业人员的基本共识和职业操守。
要重视消费者群体的体验和感受,持续关注消费者的诉求变化,使之成为企业改善经营、优化服务和管理的参照。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企业充分了解消费者的态度、信心程度,还可以促进企业改进服务,发挥自己的优势,让消费者买房时更有信心,更加安心。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屈鹏:
安居乐业 意义深远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对于消费者来说意义重大。无论是从消费者利益出发,还是在国家治理层面,房地产行业都备受关注,其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次会议发布的《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报告》令人欣喜,这是基于消费者主观意愿做出的评估,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对房地产市场做出的预判。
不管是租房还是买房,房地产行业的投诉量一直较大,主要原因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市场很活跃,二是行业发展确实存在不够规范之处,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在置业过程中希望经营者能够提供可信赖的、令人满意的服务,若房地产企业达不到这种需求,就会引发消费纠纷。
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把消费意愿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房地产从业企业的责任非常大,维护好消费者权益,提振消费意愿、消费信心,企业责任首当其冲。
贝壳研究院院长李文杰:
希望贝壳的存在让行业变得不一样
目前已经有了基于价格的住房价格指数、基于行业端的景气指数、基于一线从业者的经理人信心指数,而基于购房消费者的行为预测指标,还是一个空白。为此,中国消费者报社与贝壳研究院展开了深度的合作研究,共同搭建出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标量化体系,及时有效地捕获购房决策主体的心理预期与行为态度。我们希望通过量化的手段,当好消费者的“置业风向标”,给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购房消费者提供决策参考;当好开发商的“贤内助”,通过监测指数变化有效把握需求方的信息,帮助开发商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当好政府的“探热针”,及时预测一时、一地的置业热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贝壳研究院隶属于贝壳找房,依托于贝壳交易平台的海量真实交易数据、丰富的房屋交易场景和多元的产品,其万亿级的数据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洞察消费者。截至去年年底,贝壳找房连接的门店数量约4.7万家,联网经纪人超过49万人,贝壳的楼盘字典录入了2.4亿套房子,VR累计采集了911万套。
正如贝壳找房创始人左晖所说的那样,我们希望因为有我们的存在,让这个行业变得不一样。链家从2001年成立到现在,承诺“不吃差价”,又率先推出“100%真房源”的承诺,引领了整个线上生态的规范化进程。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专业的研究力量、海量的实时数据,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合作伙伴提供专业、有洞察力的研究报告,为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研究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的市场信息和趋势洞察。我们也有信心和中国消费者报社一起把中国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持续、深入地做下去。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秘书长王霞:
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填补了行业空白
当前房地产市场相关指数主要以价格指数为主,基于消费者调查而产生的置业信心指数尚属空白,中国消费者报社联合贝壳研究院推出的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是对房地产行业指数体系的有益补充。这个指数从多个角度反映未来市场的变化,具有综合性和多维度的特征,有利于消费者做出科学决策,具有比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有利于稳定市场和规范秩序。消费者买房最大的难点和痛点就是信息不对称,对行业判断把握不准,单听经纪人的说法也不够全面,非常希望有一个客观科学的数据协助其做出判断。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基于大量消费者调查,反映的是消费者群体对市场的判断,对于指导个体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可以提供一个客观判断的依据。
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对企业、消费者,以及市场主管部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房地产经纪人向消费者解释市场行情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工具,对稳定市场和规范市场秩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的选择和预期对市场的影响将更加突出,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的作用和价值将会日渐凸显出来。希望中国消费者报社和贝壳研究院将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坚持做下去,做久、做好。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
争取把消费纠纷化解在前端
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聚焦到民生核心部分,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领域,期待将来能在这个领域有更好、更深入的研究。这一方面体现中国消费者报社的引领责任和贝壳研究院的企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消费者维权的特点和以往有所不同。一是渠道多了,除了《消法》规定的五个传统渠道之外,现在还有自媒体、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二是消费维权意识、证据收集意识明显增强,很多消费者在收货的时候都会拍照、录像,消费者维权的能力、水平和专业度都在提高。三是维权态度非常坚决。
对于企业来讲,怎样把消费纠纷化解在前端,不让矛盾发酵,是值得深思的课题。从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到市场监管部门,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和协作,合力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房地产行业越来越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
先导性指标有助于判断市场趋势
现在房地产行业各类指数较多,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消费者置业信心指数确实是个空白。在买房置业方面这样一个指数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行业的先导性指标对市场趋势的判断非常有价值。当前新房、二手房的联动效应越来越大,在北京市场上,新房与二手房的成交之比超过1∶3。去年北京二手房市场极为活跃,与三四万套新房成交对应的是成交了17万套二手房,可以说北京住房市场更多是靠二手房交易带动的,这意味着今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跟二手房市场密切相关。
为了直观反映房地产市场的活跃程度,消费者需要细化一些相关信息。比如说二手房卖家的挂牌价和实际成交价之间的关联度,就能够反映出买方心态、卖方心态和成交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希望各方加大消费者保护力度,房屋的质量其实更多地要用消费者的视角来审视,而不是用工程视角、技术视角,既要合乎工程规范,也一定要合乎消费者的需求。今后,行业的竞争应更多地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而不是从简单的成本控制出发,要通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来带动企业、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