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市场流行各种“新概念”,功能疑似夸大
当心功能性纺织品炒作卖概念
作者:庞建新
图片
图片


    图一、图二:目前,很多功能性纺织品打出“抗病毒”“负离子”等概念。
■本报记者 庞建新
  “负离子”“抗病毒”“瞬间凉感”“空气净化”“含石墨烯”……近年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功能性服装及纺织品热销,炒作的概念也是五花八门。科技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改变着我们的穿衣方式。对此,专家提醒,消费者需要理性科学看待各种功能宣称,不要被所谓的“黑科技”忽悠了。
宣称功能不达标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的健康防护意识的增强,宣称含有健康元素如抗菌、抗病毒、负氧离子等功能的纺织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根据抽检和比较试验数据来看,部分功能性纺织品宣称功能不达标。
  日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部分速干类服装、防晒类服装及帽子、防晒类冰袖等功能性纺织产品开展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各大电商平台网购的71个品牌80件功能性服装样品,有27件样品未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其中13件样品的吸湿速干性能差,5件样品的防紫外性能未达到标准或标称要求,起不到防晒作用或防晒效果差。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40批次功能性服装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有18批次样品不达标,不达标率为45%。其中,9批次吸湿速干性服装“全军覆没”,速干性能均不达标。2019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功能性服装质量抽查结果,不合格率为32%。
  今年7月23日,宜家家居子公司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罚款172万多元。处罚决定书显示,其“GUNRID古恩里德”窗帘产品在广告中宣传的“空气净化”功能所依据的是在限定的试验条件下,针对特定目标污染物对窗帘样品进行检测而得到的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净化结果的报告。而窗帘实际使用的生活环境条件与试验条件相差甚远,并不能有效发挥该窗帘的空气净化功能。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王宝军研究员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功能性纺织品宣传比较乱,很多功能性纺织品在限定的试验条件下确实能体现一定的功能性,但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天差地别,产品宣传噱头成分更多。
理性看待功能宣称
  很多消费者都知道,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也称负离子)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尤其是环境中的负氧离子越多越有利于清肺,例如瀑布、海边、森林等都是负氧离子浓度较高的地方,可达到每立方厘米几万到几十万个,而城市房间里的负氧离子浓度是每立方厘米100个,楼宇办公室里的浓度仅为每立方厘米40-50个。
  增加生活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成了很多消费者购买家居、床品以及服装产品的标准之一。北京消费者刘先生认为,“睡觉如同养生,如果睡在含有负离子的床品上就如同睡在森林里一样,有益身体健康”。
  为迎合消费者需求,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宣称可以产生负氧离子的纺织物。在sweetnight家居旗舰店,一款席梦思天然乳胶弹簧床垫宣称,其面料采用的“海藻炭纤维针织面料是天然海藻的炭化物混炼纺制抽丝成纤维,再与天然棉混纺而成”“海藻炭纤维能产生负离子”。此外,市售打“负离子”概念的纺织品也随处可见,如负离子连体衣、负离子渔夫帽、负离子保健内衣等。
  “即使纺织物经过一定处理后能产生负氧离子,对人体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据王宝军介绍,负氧离子对人体产生益处至少需要每立方厘米5000个以上。经特殊加工的纺织物摩擦后一般也就产生1000个左右,很少会超过1500个,而且纺织品产生的负氧离子能有多少可以被人体呼吸到还是个未知数,况且如果人穿着或铺盖纺织品时不作激烈运动(即不进行摩擦),也不会有负氧离子产生,因此,所谓负氧离子纺织品对人体产生的作用是极少的。“消费者要科学、理性地看待功能性纺织品。”王宝军提醒道,有些功能性纺织品的功能是有评价标准的,例如《抗菌针织品》(F2/T73023-2016),抗菌面料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但宣传中也要“恰到好处”,不可将抑菌和杀菌混为一谈。
  再比如消费者追求“凉感面料”功能性服装。王宝军提醒说,该类服装只是刚穿上时有瞬间凉感,过一会儿凉感就消失了,想解决凉快问题,还是要靠及时散热。消费者不要被所谓的“黑科技”噱头忽悠了。
  还有消费者经常购买的防紫外线功能的服装如皮肤衣等,其中有一些宣称含“纳米、石墨烯”等特殊成分。对此,王宝军提醒消费者,普通服装厚度自身就足够有防紫外线的功能,相反,薄如蝉翼的衣服即使再怎么添加特殊材料,也很难起到防紫外线的作用。
  近日,北京消费者秦女士网购窗帘布艺产品时发现,在starvery天猫旗舰店售卖的一款思达蓓丽定型窗帘窗纱,宣称具有抗菌、抗病毒、抗UV、遮热等功能。同样在电商平台,一家南极人拉斐特专卖店售卖一款南极人内裤,宣称“抗病毒活性值达到99.05%”。
  王宝军对记者表示,人类抵抗病毒靠的是做好防护和提高自身免疫力,特殊加工的纺织品让病毒不容易附着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纺织品宣称“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国内目前实际效果的检测评估还不太容易。
认可难题亟待解决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纺织品飞速发展,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根据灵核网《2019-2024年中国功能性面料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趋势预测分析报告》,我国功能性纺织品销售额将保持约4%的年增长率。
  服装及纺织行业非常注重面料创新,今年3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展上,一些服装企业纷纷在功能性上寻求突破,希望从面料、工艺上满足消费者的深层需求。
  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白玉苓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环境和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对功能性服装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功能界定也在发生变化。疫情使人们在担心病毒传染的同时,对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从而增加了抗菌、吸湿排汗、防静电等新需求。同时,随着休闲和运动的增加,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舒适度、弹性等需求增加,这也推动一些企业和面料生产商致力研发新功能面料,以满足市场新需求。但一些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仅仅把功能性当成营销噱头则涉嫌欺骗消费者。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对于宣称新功能的纺织品建立标准,让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有标准可依,有数值可参考,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此外,生产企业在加强研究新功能的纺织品的同时,还要解决认证问题,让进入市场的产品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当心功能性纺织品炒作卖概念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