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保单贷款又被不法分子玩出新花样
当心“保险分红补偿”骗局
作者:聂国春

■本报记者 聂国春
  近日,山西省保险行业协会收到保险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反映,称山西一家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业务人员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与保险消费者通过短信或电话联系,以办理“保单分红补偿”名义,诱导保险消费者通过保险公司官方APP或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办理保单贷款业务。消费者贷款到账后,代理公司业务人员通过POS机将贷款本金划转至其指定账户,与消费者签订《分红服务协议》,提供资金托管服务,并承诺按期分红。
  山西银保监局联合公安机关对该非法营业网点进行了查处。经查,该网点办公场所有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标识,并办有营业执照,但并未取得《保险中介许可证》。不法人员通过拨打保险消费者电话或发送短信,谎称自己为保险公司售后服务人员,受中国银保监会委托,处理客户对保险分红收益不满的投诉,需要保险消费者携带身份证、保单和本人银行卡到指定网点办理分红核算及补偿等事宜,随后为其办理保单贷款业务。因涉嫌非法集资,该代理公司已被监管部门予以取缔。
  “保单贷款”又被称为保单质押贷款,是指人身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以投保人持有的保单现金价值为质押,向投保人提供的一种短期资金支持。记者注意到,以保单分红名义诱导办理保单贷款的骗局在其他城市也有出现。
  2021年9月,北京银保监局发布一批保险骗局典型案例,其中有案例显示:保险消费者张女士被自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邀约参加老客户回馈活动,见面后,不法分子以按照保单回馈现金为由,骗取了张女士的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号码等信息。此后,张女士仅在前4个月收到相关机构的小额转账,后续便无法再与该不法机构及
  其工作人员取得联系。6个月后,张女士收到保险公司短信,提示其偿还保单借款,经与保险公司核实发现,不法分子利用张女士手机、身份证和银行卡,为其办理了保单贷款,而张女士配合完成了短信验证、人脸识别等验证操作,造成了2.9万元的损失。
  “个别机构工商登记的公司名称中虽然包含‘保险代理’字样,但在获得银行保险监管部门颁发的《保险中介许可证》前,不能从事保险代理业务。消费者可登录银保监会官方网站,点击页面左下角‘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查询合法的保险中介机构。”山西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银行保险监管部门不会委托任何第三方机构开展所谓的“保险分红补偿”业务。消费者在接到类似前述案例的短信或电话后,可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官方渠道核实机构营业场所是否为保险公司地址,相关人员是否为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切勿轻信不明身份的机构或个人,也可以向银行保险监管部门核实并反映情况;遭遇诈骗造成损失的,应保留相关证据、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山西银保监局提醒,保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保险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保险消费意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谨慎办理退保或保单质押。消费者不要受所谓的“高额回报”蒙蔽,不与所谓的“代理人”签订任何私下协议,不轻易将所持保单、个人身份证件等出示或委托他人,以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退保”或“被理财”。消费者通过手机APP办理投保、退保、保全、保单贷款等业务时,要确保自身充分知晓相关业务的具体情况,避免造成损失。
  山西省保险行业协会同时提醒消费者,面对不法人员诱导办理保单贷款、资金托管等业务,要保持高度警惕,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树立正确的保险意识,及时核实相关机构经营资质,防止误入非法集资陷阱,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当心“保险分红补偿”骗局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