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任震宇)口罩质量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疫情防控成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非医用口罩“助企护民保安康”行动,将其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专项行动之一,通过清理违法违规生产销售产品,查处大案要案,解决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口罩行业质量水平。
疫情发生初期,大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投产转产口罩。市场监管总局聚焦过滤效率、防护效果等安全防护项目,组织开展口罩产品质量专项抽查。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市场监管总局加大了对新设、转产的口罩生产经营企业的抽检力度,多次部署各地以“电商平台”“口罩产业集聚区生产销售企业”为重点开展质量监督专项抽查,实现生产企业“应抽尽抽”,全覆盖抽查。在抽检工作中,市场监管总局创新提出“即抽即检”“即检即报告”“即报告即处置”等方式,抽样后第一时间开展检验,检验完成后第一时间出具检验报告。
针对发现的不合格口罩,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第一时间责令企业立即停止销售,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严防流入市场。对不合格口罩生产企业明确整改措施和期限,复查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一律不得恢复生产,相关处罚信息录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督促企业履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加强对企业的技术帮扶,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口罩产品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着力开展质量技术帮扶“巡回问诊”活动,用好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职能手段“工具箱”,打好“技术牌”,念好“服务经”。组织技术机构开展质量比对、质量分析、缺陷消除等精准帮扶活动。帮助企业查找质量症结,建立质量档案,做到“一企一档”“一企一策”,补齐质量短板。聚焦安徽桐城、浙江金华、湖北仙桃等口罩产业集聚区,发挥政府部门品牌建设职能作用,组织行业协会依托产业集群,指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培育5个口罩产业集聚示范区,助推10个口罩品牌,孵化100个口罩企业领跑者,帮扶1000个小微企业增加活跃度。
提高口罩防护效能,除了关注口罩质量之外,科学选购和合理佩戴也很重要。市场监管总局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多个重要时间节点,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发布儿童口罩、非医用口罩等产品的消费提示,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