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小心被新型职业技能培训“割韭菜”
作者:刘铭

■本报记者 刘铭
  当下正值高校毕业季,大量应届大学毕业生上网求职。一些培训机构通过在知名网络短视频平台投放引流广告或内容进行直播授课推广,打着极具诱惑力的宣传口号吸引消费者付费报名,但在收取高昂的培训费用后不管不顾,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近日,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汇总介绍了4种常见的职业技能培训类别,提醒广大求职者和有技能提升需求的群体加以辨别,从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职业技能类。如“注册消防工程师证”等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类考试报名需满足报名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学历、工作年限等,有一定门槛要求。
  该类培训的常见套路为: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宣传“低门槛-提供资源”,通过考证挂靠获利,由公司推荐企业进行证书挂靠,年挂靠收入在8万元至12万元;缴费之前承诺考不过全额退款,当消费者实际报名缴费后,才知自身并未达到报考条件,咨询工作人员后回复可以通过企业代报名方式进行报考,公司会帮助寻找企业,以该企业员工身份给消费者报名;针对该公司欺诈和违法违规行为,消费者要求退款和赔偿,商家便利用合同中不公平的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退款权利。
  副业等培训类。经查询,如“播音配音”“游戏原画”“日系立绘”“剧本杀写作”“PS视频剪辑”“成人编程”“影视后期”等,这类职业技能未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由于缺少有力的法律法规约束而乱象丛生。
  该类培训商家营销手段和方式都如出一辙,具体为:通过短视频平台等渠道进行广告推广;以“零基础学,0元领取试听课程”“免费领取资料、体验课程”“关注加群”“视频评论区评论领取资料”“试看学习视频”等形式寻找意向客户;以“获取优惠名额,数量有限”为由催促缴纳定金锁定意向客户;对于未坚定报名的学员宣传“包教包会”“推荐兼职渠道、边学习边兼职”,同时展示虚假收入图片,让学员放下顾虑,加速推进成交。
  通过逐步拿捏消费者心理,对于支付能力不足的消费者,以预期收益、减缓资金压力为由进一步劝导其分期贷款。
  缴费前后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别大,培训质量低劣,效果名不副实,学习环境无法得到保障,学员实际并未享受到商家承诺和在合同协议上约定的服务,要求退款和取消分期就被商家各种拖延处理。
  短视频运营类。一些机构声称“缴费报名即获得五大保障:保障一,无任何二次收费和其他消费;保障二,老师操盘带你至少运营到拥有1万或数十万不等的粉丝;保障三,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至少5000元保底收入,而基础好的同学,保底收入甚至能达到8000元;保障四,签订教学合同、加盖公司公章,支持开发票;保障五,学不会直接退款。”
  看似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可不良培训机构一些所谓的“亲自授课,帮推广”是需要消费者自己付费投流,所谓的“合同保障”并未提供有效联系方式,所谓的“优秀讲师”也有可能是虚假人设包装,所谓的“精品课程”也有可能是网络资源的整合拼接。记者检索多家网络投诉平台发现,这类投诉高达上百条,原因多为“商家无法联系”“拒绝退款”。
  电商开店及运营类。此类纠纷主要为跨境电商代开店代运营退费纠纷。相关公司承诺“手把手一对一教学”“没开店成功可以退学费”“不用自己操作货源、运营,轻松开店,月入过万”等,从而吸引消费者报名签约。
  消费者缴纳代开店的相关费用以及课程培训费后,才发现并无实质培训内容,宣传说的电商开店教学、店铺装修美化、产品上架等各种操作培训,在合同上面写的却是咨询,商家实际也并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只能由消费者自己看视频学习。培训公司工作人员对消费者提出的问题也不予解答,甚至态度相当恶劣,并且还推销其代运营业务,费用1万到3万元不等,谎称“在家坐等收益”。
  经实际查询,相关公司存在征信问题且公司实际操作与承诺的服务不匹配,待消费者要求退款时,要么拖延,要么要求扣违约金,更有甚者直接失联。其中的风险点在于,消费者缴纳代开店和代运营的相关费用,而商家实际并不具备实现承诺事项的资质和能力,且在代运营过程中可能涉及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等风险。由于营业执照信息和法定代表人均为消费者自身,一旦相关代开店代运营公司跑路失联,消费者将蒙受无法预估的损失。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心被新型职业技能培训“割韭菜”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