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昌讯(记者朱海)7月6日,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标签连接中国”食品行业公益培训会上为参会人员详细解读了食品领域相关国家标准和相应规范,借助成功案例分享了《GM2D推动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GS1全球追溯标准在食品行业的应用》等先进经验,力求切实帮助食品企业在生产、包装、物流、销售等环节实施全程可追溯,加快溯源体系建设,提升产品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区域标准化、智慧化和品牌建设的水平,服务地区高质量发展,携手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本次培训会在江西南昌举行,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主办,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指导,旨在以“标签连接中国”为旗帜,以食品安全为主题,以服务行业企业为目标,助力数字化转型、服务市场监管。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总工程师李建辉介绍说,今年是全球商品条码诞生50年,也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立35周年。35年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为上百万家企业、近2亿产品提供了统一赋码服务,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商品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与国际商品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为跨境贸易、快速通关、食品安全追溯、产品质量监管、消费者扫码查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自2000年开始,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开展国内外的食品追溯政策、法规和标准的技术跟踪与研究,并把追溯概念引入中国。截至目前,全国已有江西、上海、山东、广东等20多个地方市场监管部门采用GS1国际标准对食品进行追溯监管。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蔡玮表示,食品标签作为产品信息的重要载体,对于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选择合适的商品具有重要作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重要依据,是食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更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的重要抓手,在保障食品安全与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希望广大食品行业的从业者,积极参与标签国际化、数字化、智能化变革,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助力食品安全数字化转型,提高区域标准化、智能化和品牌建设水平,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标签标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标签标识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