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燕明)8月29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推动中长期老龄产业繁荣发展,需要培育、引导、繁荣老龄产业消费市场,鼓励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设立老龄用品专区专柜,发展老龄用品租赁市场,引导企业做好体验消费、租赁消费,扩大老年人的消费渠道,提高老年人的消费意愿。同时,进一步完善老龄产业各类产品和服务的相关标准、规范,加强监管力度,确保老年人的消费权益得到保障。
《报告》显示,伴随老年人口特别是新一代老年人口的增多,新的消费空间正在形成。研究表明,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估计为43724亿元,占GDP的5.25%,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06907亿元,占GDP的比重将攀升至12.2%,老龄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10年,我国老龄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老龄金融、制造、健康、服务、宜居、文化等主要产业领域。然而,与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老龄整体市场环境和供给仍存在结构优化不足、运营模式不清、市场集中度较低等问题。
《报告》提出老龄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35年,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潜能得到明显释放,市场供给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品牌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资源更加丰富,产业营商环境更加友好,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到2050年,老龄市场主体多元、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上中下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有效衔接,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成熟,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出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老龄产业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形成完善的老龄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和完整的老龄产业体系,科技助推老龄产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晚年生活需求。
为了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报告》建议,进一步做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设计,不断培育、引导、繁荣老龄产业消费市场,进一步丰富、扩大老龄产业市场供给,加快老龄产业的品牌培育与集群化发展,不断提高老龄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做好各项保障措施的基础上,要着力打造老龄产业中长期发展的重大工程,包括老龄健康产业拓展、老龄制造产业科技创新、老龄服务产业质量提升、适老化环境改造、老龄产业金融支持体系构建、老龄文化产业繁荣、老龄产业品牌打造、老龄产业布局优化、老龄产业标准提升、老龄产业人才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