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任震宇)今年10月16日至22日是“中国镇痛周”。由医师报发起,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联合支持的“提高预防意识,远离剧烈之痛”全国媒体沟通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了《我国五区域疼痛领域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展示了关于疼痛的5个发现和7个误区。
该《报告》邀请了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樊碧发主任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疼痛科杨东主任团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杨晓秋主任医师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陈向军主任医师团队、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疼痛门诊魏迨桂副主任医师团队,就中老年人常见疼痛、疼痛的特殊病例、疼痛的认知误区等话题,结合各门诊诊疗情况进行了访谈。
《报告》显示,颈肩腰腿痛、神经痛、癌痛、软组织痛,是门诊常见的慢性疼痛;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较为常见,不同医院疼痛相关门诊该类疾病比例不同,约为10%—40%;有基础性疾病,如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的中老年人,发生疼痛的风险较高;中老年人有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慢阻肺、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生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风险增加;公众对疼痛的认知误区较多,常见有七大误区,需提升正确预防疾病和管理疼痛的认知。
《报告》展示了关于疼痛的七大误区:第一,疼痛不是病,忍忍就过去了;第二,疼痛是与生俱来的,不可避免;第三,止疼药有毒,坚决不吃;第四,忍痛的时间越长,忍痛的能力也会增加;第五,如果吃了止疼药不疼的话,会掩盖疼痛的病因;第六,疼痛通过治疗可以百分百消失;第七,把引起疼痛的神经“烧”了,就不会疼了。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表示,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是人体避免伤害、及时发现隐患的保护机制。面对长期的、剧烈的疼痛,多数人容易陷入误区。长期忍痛非但不会越抗痛,反而让人更加害怕痛,产生疼痛的错觉。一旦发生疼痛,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尽早规范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