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电梯保险迎政策红利 守护居民“上下”安全
作者:孟刚

■本报记者 孟刚
  推广电梯保险,以市场化方式解决住宅楼宇老旧电梯周期性更替问题备受关注。近期,关于电梯保险各地监管频频释放利好政策,但从整体市场情况看,电梯保险的推广仍需加强。电梯保险对消费者有哪些益处?目前推广电梯保险的难点在哪?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发展?《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各地利好政策不断
  电梯安全和维修问题近年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相关单位和个人购买电梯保险向保险公司转移。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电梯保险产品多是安全责任保险,是指因电梯在安装、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因人身伤害或第三人财产遭受损害,由保险公司直接给予经济补偿的一种保险。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开展电梯保险模式创新试点,优化承保服务内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配合相关部门加快住房专项维修资金参保试点,有力保障电梯运维费用。
  6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印发《住宅电梯安全保险服务工作办法》,要求保险机构可以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履行修护义务,可以组织采购专业服务、给付服务费用等方式,承担投保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年检等工作及支出。根据评估结果厘定投保电梯保费,匹配保障额度,向投保方提供科学合理的保险建议。
  6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表示,指导保险机构丰富保险产品,加强事故预防和保险理赔服务,支持延长电梯大修改造周期,积极发挥保险在老旧住宅电梯治理中的保障作用,鼓励聚焦房改房、安置房等,优先推广“保险+服务”电梯综合保险。
  2023年5月实施的《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鼓励电梯生产、使用管理、维护保养等单位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在业内看来,电梯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方式,能够弥补电梯安全监管和使用管理中的不足,不仅可以通过“保”的功能实现经济补偿,还可以通过“防”的机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普及率尚待提高
  尽管电梯保险并不是一个新的险种,监管政策一再鼓励,但从实际情况看,当前普及率并不高,有行业交流数据显示,目前电梯保险投保率整体仅在30%左右。
  对于普及度低的原因,上海大沧海新闵律师事务所律师任明飞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投保主体不明确是电梯保险普及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电梯的制造、安装、使用和管理涉及多个责任主体,包括制造单位、所有权人、实际管理者、维保单位等。目前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对于由谁对电梯进行投保尚无明确规定,这导致各方对电梯安全管理重视不足,也没有转移风险的意愿,更加不愿主动参与电梯保险投保。
  此外,产品设计不科学也是影响电梯保险普及度的因素之一。目前电梯保险普遍存在保障范围不全、保险服务错位等问题。例如,电梯保险只提供对电梯乘坐人保障的第三者责任保险,而电梯安装、改造、维保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却得不到保障。电梯保险普遍采用“谁投保,谁受益”的模式,因投保人以外的单位或个人责任造成的事故损失无法得到保障。这些产品设计上的问题,使得电梯保险无法全面覆盖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影响了其普及度。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还指出,目前全国电梯投保率不高,与一些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可能对电梯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保险在风险管理和事故赔偿中的作用不无关系。
  由于电梯保险并非强制性保险,并且电梯事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许多物业公司等单位因此抱有侥幸心态,对于居民小区的电梯投保情况处于“保险裸奔”的状态。对于超龄服役或带“病”运行的老旧电梯,如何通过保险介入提升日常维保质量值得研究。
创新产品和服务
  随着居民安全意识的增强,电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政策指引下,电梯保险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电梯保险能否像汽车保险一样,除了重大事故,平日的小磕小碰也能及时赔付解决,化解业主、物业公司、维保单位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一些地区在住宅维修基金的使用上尝试采用电梯‘保险+服务’的创新模式,即保险公司在提供安全责任保险的基础上,还委托专业人士参与电梯维保,以第三方身份监督电梯维保企业工作质量。通过市场机制,这些地区在解决社区电梯维护和修理问题以及管理风险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种模式不仅有效利用了维修基金,还促进了电梯管理的规范化,减轻了居民的维修负担,实现了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柏文喜表示,为了更好地推动电梯保险的发展,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物业公司、业主以及公众对电梯保险的认知,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强化保险意识,并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相关单位和个人参与电梯保险。险企应积极响应监管新政策,建立电梯信息管理平台,使居民能够方便地查询电梯的保险信息和安全状况,提高透明度和信任度。
  任明飞表示,险企可以与政府、行业协会等合作,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电梯保险的投保主体,使各方明确自身责任,提高投保积极性。险企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对电梯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这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提高险企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柏文喜和任明飞均认为,保险企业应该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开发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可结合电梯的实际情况和使用特点,提供定制化的保险服务。险企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优化电梯保险的产品设计,例如,扩大保障范围,覆盖电梯安装、改造、维保等过程中的风险;调整保险服务模式,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电梯保险迎政策红利 守护居民“上下”安全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