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小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其中,首发经济一词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提及。首发经济即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
记者了解到,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吸引知名品牌开设首店、首发新品,带动扩大消费,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同年,上海、北京等多地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首店经济发展,“首店”在全国主要城市受到重视。
此后,首店经济逐步向首发经济发展。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中心城市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这是国家级文件中首次同时提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表明“首店”已不再限于品牌门店,而是向着更多品类、更大范围、更广空间拓展。
作为一种新经济业态,首发经济可为消费者带来新体验,为消费市场带来新动能,还可为促进我国消费市场扩容提质拓展新空间,不仅能够集聚品牌资源、带动产业升级、增强城市商业活力,还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供给和需求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地方政策推动落实。其中,上海、北京、广州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逐步成为首发经济的重要载体;杭州、南京、成都等新一线城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期打造不同层级的首发经济与首店经济。今年4月,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度上海市首发经济活跃指数”报告指出,上海首店发展持续领跑全国,2023年共计引入1215家首店,同比增长13.2%,其中亚洲级别以上首店11家,全国级别以上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达到13.7%;2024年1月—4月,上海新设各类首店489家,其中新增全球或亚洲首店3家,全国及内地首店55家,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11.9%,规模和质量再创历史新高。
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北京新开设717家品牌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较2023年同期增长40%。其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THEBOXA馆已引进首店超40家,吸引客流量超1500万人次。
据悉,商务部将加快出台推动首发经济的政策文件,指导各地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发展首发经济。预计到2025年,首店经济进一步扩展至首发经济,更多的品牌产品、服务业态、门店模式创新,将持续为全国消费者带来丰富的消费体验、为地区商业注入新活力。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与首店经济相比,首发经济更注重产品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而不仅仅是开店的数量和占比。首发经济是本土品牌发展的重要契机,通过首发经济,本土品牌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张新原认为,首发经济的内核在于创新。为了避免缺乏创新的“抄作业”,可以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开发具有差异化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