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讯(记者郑铁峰)记者近日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获悉,2024年,浙江省各地银行共授信“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以下简称“守重”企业)1966家,授信额度高达577亿元。
多年来,浙江持续开展“守重”企业公示活动。通过公示活动,政府给企业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契约精神的舞台,提升了企业对合同履约、守法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如何让无形的信用资产真正变成看得见、用得着的有形资产,进一步激励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为进一步发挥“守重”公示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扩大其红榜效应,争取在企业财政奖补、信用贷款、信用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并在产品质量、知识产权、标准等有关政府部门奖项评定中赋予其更大权重,在参与市场竞争、小微企业成长、企业扶持奖励、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扩大“增信”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以金融为先驱,积极协调各相关银行机构,针对公示的“守重”企业,创新开发了“守信贷”金融业务,并全省推广开展“守信贷”活动,将“看得见”的惠企政策转化为“够得着”的金融产品。
据统计,仅2024年,浙江省已有60个县(区、市)的相关银行开展了“守信贷”活动,全省各地银行共授信企业1966家,授信额度高达577亿元,实际贷款企业达1419家,贷款总额超过221亿元。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无数“守重”企业因诚信经营而获得的金融支持,更是浙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结出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