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15观点
异宠交易亟待加强规范
作者:王军荣

■王军荣
  近年来,在生活水平与消费观念双重变革的浪潮下,宠物市场开启多元化发展的新篇,异宠(指猫、狗、鸟、观赏鱼等传统宠物之外的另类宠物)涌入大众视野,成为不少人追捧的“神奇”动物。不过潮流背后风险暗藏,由此造成的外来物种入侵、传染性疾病蔓延等问题不容小觑。(据2月5日《法治日报》报道)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饲养异宠的人群持续上升,龟、蛇等是爬宠种类中的主要类型。数据表明,我国约有1707万人正在饲养异宠,市场规模近百亿元,异宠饲养已逐步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饲养异宠固然能够带来别样的趣味,但调查显示,仅有约一半的饲养者在购买和饲养时明确知道自己饲养的是异宠,其他饲养者尤其是首次购买者,对所购宠物是否属于异宠并不清楚。饲养的异宠一旦失去控制或者随意丢弃,后果令人担忧。一方面,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异宠可能携带各类传染性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由于欠缺专业知识和经验,许多异宠饲养者难以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和科学的饲养方法,不但会致使异宠的生存状况不佳,也加大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因此,要对异宠饲养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
  首先,应把控好源头关与执法关。有关部门要强化源头管理,在入境货物、运输工具、寄递物、旅客行李、跨境电商等外来物种入侵的关键渠道加强口岸检疫监管和执法,构建全方位防御体系;及时更新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明确异宠饲养的界限,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要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非法交易、运输、饲养、放生异宠等行为依法问责,加大惩处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同时,设立黑名单制度,向社会公布不允许交易的异宠种类并及时更新,增进全社会对异宠的认识,提升对违法交易的监督能力。
  其次,网络平台作为异宠交易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要依照法律履行监管和信息审核的义务,提高进驻门槛,加强对交易过程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对违禁动物类目的掌握水平,通过增设关键词审核等方式,加强对异宠商品和交易的审查管控。同时,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之间应当建立通畅、高效的信息互通机制,最大限度地堵塞管控漏洞。
  再次,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自我约束,规范交易流程,提高宠物用品的质量标准,打击不良代理行为,填补检疫的空白,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对于饲养者来说,在决定饲养异宠前,要充分知晓异宠的习性、饲养的难度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摒弃冲动消费的想法,做到理性饲养。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异宠交易亟待加强规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