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新年伊始,1月车市能否迎来“开门红”,备受消费市场期待。2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汽车产销数据显示,1月,汽车产量实现小幅增长,销量较同期微降,行业迎来平稳开局。其中,乘用车产销同比双增,新能源车产销和汽车出口延续良好表现。
乘用车产销量实现同比双增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下,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国内汽车销量有望迎来3%以上的增幅,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与消费市场关系最为密切的乘用车市场的表现。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15.1万辆和21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0.8%。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尽管1月的有效工作日减少,但在汽车以旧换新、春节假期消费等利好因素驱动下,乘用车产销实现同比双增,为今年车市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具体来看,在乘用车主要品类中,与2024年同期相比,1月的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量微降,多功能乘用车(MPV)销量实现增长,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快速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家庭用车场景需求的增多,能够兼顾日常代步和外出旅行的MPV车型有望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此前较为市场边缘化的MPV销量在1月实现较快增长,被业内视为今年汽车消费市场的新趋势。
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45.9万辆,环比下降29.3%、同比增长14.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8.4%,销量占有率比2024年同期增长8%。在主要外国品牌中,法系品牌销量呈两位数增长,韩系品牌销量小幅增长,其他三大主要品牌销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1月,自主品牌轿车、SUV和MPV 销量占有率分别为60.9%、73.7%和66.4%,与2024年同期相比,自主品牌轿车和SUV销量占有率呈不同程度增长,MPV销量占有率微降。
中汽协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表示,汽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月国内汽车表现平稳,而随着系列政策的出台落地、深入实施,将进一步助力汽车行业稳定发展。
促销优惠幅度接近历史高位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传统燃料乘用车中,销量普遍呈不同程度下降,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紧凑级,累计销量67.1万辆,同比下降20.6%。在整体车市保持平稳运行背景下,这给不少处于转型过渡期的车企带来不小压力。
为此,今年以来,各大车企纷纷在年初便推出了降价促销优惠。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统计,1月传统燃油车的价格促销幅度高达21.9%,而2021—2024年同期分别为12%、9.8%、12.2%和18.5%。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自2023年8月传统燃油车价格促销开始大幅上升后,2024年下半年始终处于22.2%的历史高位水平徘徊。
具体来看,1月豪华品牌汽车价格促销幅度达26.2%,同比增长6%。调查发现,虽然消费升级推动高端需求增强,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分流,2024年4—7月豪华车价格促销幅度持续扩大至25.1%,此后,虽然车企采取减产稳价措施,但随着市场竞争激化促销力度再次回升。
相比之下,目前市场份额接近七成的自主品牌价格促销幅度远低于其他品牌。1月,自主燃油车的促销幅度为16.4%,同比增加2%。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近四成
作为国内车市增长的重要助力,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完成94.4万辆,同比增长29.4%,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8.9%。
分类型来看,1月,纯电动车共销售57.4万辆,同比增长29.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共销售37万辆,同比增长30%。
值得一提的是,当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80.3万辆,同比增长32.3%,占新能源车销售总量的85.1%,高于2024年同期1.9%。对于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中汽协预计全年总销量为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
作为我国车市另一增长点,1月汽车出口表现良好。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中国汽车出口47万辆,同比增长6.1%,其中新能源车出口15万辆,同比增长49.6%。1月整车前十企业中,奇瑞汽车出口量8.1万辆,同比下降10.3%,占总出口量的17.2%;与2024年同期相比,比亚迪出口增速最为显著,出口7万辆,同比增长91.5%。
虽然我国汽车出口在1月迎来“开门红”,但中汽协对于其在2025年的表现给出了增速放缓的预期。中汽协方面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出口约为620万辆,同比增长5.8%。
许海东解释称,今年,中国汽车出口将面临一些比较大的压力和市场变化,基于多方因素考虑,中汽协对2025年的我国汽车出口量预测较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