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从扩规模转为增绩效
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进入存量市场
作者:孙蔚

■本报记者 孙蔚
  4月18日,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中国物业服务指数系统发布《2025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市场变化的大背景下,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转入存量市场,百强企业管理面积增速放缓,由“扩规模”转为“增绩效”,通过应用AI技术等方式强化软硬件的综合能力,共同提升客户满意度。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百强物业企业管理面积均值为6946.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8%,增速较2023年下降4.03个百分点;合约面积均值为8847.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增速较2023年下降1.15个百分点。
  从收入结构看,2024年,百强企业基础物业服务收入均值为13.43亿元,占比83.71%,同比提升1.66个百分点,在总营收中占据核心地位;增值服务收入占比13.84%,同比下降1.39个百分点;创新型服务收入占比2.45%,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百强企业转变发展策略,聚焦优质项目,建立动态的优化调整机制,注重“质”的提升,弱化“量”的增长。
  报告指出,提振消费系列政策促进社区增值服务进一步发展,美居、养老等服务潜力凸显。百强企业围绕“家庭生命周期”与“多元生活场景”深度探索社区增值服务,满足业主多元生活需求。2024年,百强企业空间运营服务收入均值为5526.22万元,同比增长1.05%,占社区增值服务收入的34.54%,是百强企业社区增值服务的支柱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中指研究院物业服务企业普查数据显示,2024年物业行业满意度得分为73.1分,保持稳定。
  报告指出,百强企业通过引入或研发新型科技硬件产品,提高服务的速度、质量,通过软件技术创新优化业务流程,通过AI技术的应用强化软硬件的综合能力,共同提升客户满意度。
  中指研究院院长莫天全对记者表示,物业企业与业主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物业费价格与服务品质不匹配,具体可分为以下3类:一是客观服务的质量与物业费价格不符;二是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客户主观认定的质价不符;三是服务供给与业主需求错位。
  为解决存在已久的行业问题,物业企业已逐步达成“服务质价相符,费用公开透明”的共识。有的物业企业以服务透明、价格匹配需求为切入点,创新提出“物业清单化服务+弹性定价”的模式。业主自主选择服务项目和服务效果,物业公司根据业主的选择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化解传统模式供需错配矛盾。有的物业企业强化物业费使用公开透明,探索出信托制物业费模式。
  随着房地产市场迈入下半场,物业行业重心由开发销售转向长效运营。对此,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认为,作为贯穿商品房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者,物业服务企业应以高品质服务为内核,构建差异化服务能力和竞争优势。物业企业可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进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品牌影响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进入存量市场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