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蔚
近日,永辉超市、徐鼎盛餐饮等商家因“反向抹零”事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社会对商家收费规范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广泛讨论。所谓“反向抹零”,是指商家在结账时,利用“四舍五入”规则多收消费者零钱的行为。该行为是否涉嫌价格违法?消费者有必要为了几分钱较真吗?商家抹掉了顾客的信任值不值?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永辉超市“4分钱”事件
近日,重庆消费者刘先生在永辉超市重庆江北区金源时代店购买了标价7.96元的淡虾米。支付100元现金后,刘先生发现,超市在结算时,将本该支付的7.96元向上取整为8元,这一“反向抹零”的操作让他深感不满。
刘先生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后,在短时间内迅速登上热搜。不少网友表示,同样遇到过这种情况。也有网友认为,现在4分钱也干不了啥,有必要这么较真吗?
这4分钱的差异看似微不足道,却引发了消费者对商家收费规则的质疑。面对舆论压力,5月1日,永辉超市发布说明,承认重庆、河北、北京、天津、东北地区的部分非调改门店存在现金支付分币“反向抹零”结算规则。永辉超市推出整改措施:一是全国门店统一执行“舍分”标准,现金支付分币零头全舍;二是启动服务补偿,所有消费存在分位差额的顾客可通过门店服务台凭任意消费凭证,现场返还差额补偿,或通过永辉生活APP“我的—客服中心”上传小票,24小时内发放10倍差额的补偿券。此外,发生这起事件的重庆永辉超市负责人向消费者刘先生当面道歉,并奖励刘先生1000元的监督奖励金。
“反向抹零”现象普遍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事实上,“反向抹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西南政法大学一名大学生前不久投诉徐鼎盛餐饮连锁企业“反向抹零”,207.8元的账单被收取208元,多收了0.2元。5月13日,重庆市渝北区宝圣湖市场监管所核查后,认定商家存在违法行为,并提出警告,要求整改。目前,涉事餐厅已返还0.2元,表示已经调整了收银系统,实付实收。
记者调查发现,在小型超市、便利店、出租车以及菜市场等消费场景,“反向抹零”时有发生,消费者虽有不满,但往往因金额较小且急于购买商品,只能接受。
在北京东四一家小型便利店,记者购买标价2.98元的瓶装水,现金支付时被收取3元钱,店员称“分币不好找,系统自动四舍五入”。当记者询问是否提前告知消费者这一规则时,店员表示“一直都是这么操作的,大家都知道”。但随后记者询问前来购物的消费者,大家都表示不知道有这样的结算规则,认为这种做法不合理。
在北京市海淀区白堆子附近一菜市场,记者按照肉铺的售卖标价买了35.84元的排骨,向摊主支付50元现金,找回14元。摊主说“现在哪有1毛钱,找零太不方便”。面对记者的质疑,摊主表示“可以扫码付款”。
还有的消费者向记者反映,曾遭遇出租车司机“反向抹零”,原本20.3元的车费被司机收取了21元。
记者调查发现,遭遇“反向抹零”的基本上都是喜欢使用现金的老年人,大部分人都认为这种做法不合理,但是怕麻烦,“为了几分钱,不想计较了”。
“‘反向抹零’每次涉及的金额虽然小,但积少成多,本质上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消费者张女士表示,“分币找零在技术上不是难题,商家‘反向抹零’的做法让人难以接受。”她对永辉超市的整改措施有不同看法:“现在谁会为了几毛钱的补偿专门跑一趟超市去兑换?有多少人会保留超市购物小票?小票底部标注的积零换整提示对大多数消费者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律师:涉嫌价格违法
“反向抹零”虽然多收几分钱看似微不足道,但这关乎消费的公平与公正。北京理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久成对记者表示,看似简单的价格争议,实则是一种价格违法行为。根据《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反向抹零”是变相涨价,涉嫌价格欺诈,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
王久成认为,“反向抹零”引发争议的另一个原因,是消费者对商家的失望。经营行为中最重要的是诚信。零钱的处理方式也是商业诚信的试金石,是让利给消费者还是商家占有微不足道地零头儿,对于消费者而言,感受大不相同。消费者有权按照商品的标价进行支付,商家未经同意多收费用,破坏了交易的公平原则,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
监管部门出手整治
据记者了解,针对分币找零问题,一些商家采取了更为合理和人性化的做法。记者在物美超市北京三里河店购物时发现,收银台准备了充足的分币,可以顺畅地按照标价进行找零。有的商家为了避免分币找零的麻烦,也为了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主动舍去分币零头,让利于消费者,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也对“反向抹零”高度重视,多次明确表示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5月14日,安徽省固镇县市场监管局发布提醒告诫书,指出经营者“反向抹零”违反明码标价规定,将面临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全县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经提醒告诫仍未改正的价格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重查处并公开曝光,同时欢迎消费者拨打12315投诉举报。
大连市、溧阳市、扬州市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发布提示,要求经营者规范价格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场监管部门将根据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如涉嫌价格欺诈,将最高处50万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