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国产化替代加速 进口乘用车承压前行
作者:吴博峰

■本报记者 吴博峰
  在整体车市超预期发展的背景下,今年我国汽车进口市场表现如何备受消费市场关注。5月2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进口车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汽车销量数据显示,3月,我国乘用车进口3.8万辆,同比下滑25.9%,汽车进口量连续多月下滑;1月至3月,乘用车累计进口9.3万辆,同比下滑38.9%。
  汽车进口量持续波动,与进口车终端消费需求变化有关。数据显示,自2014年进口车销量见顶以来,受消费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自身调整等因素冲击,进口汽车销量从2020年接近百万辆下滑至2024年不足65万辆,汽车进口量已连续4年下滑。
  1月至3月,我国乘用车进口量分别为1.96万辆、3.52万辆和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4.2%、23.3%和25.9%。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目前单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接近七成,在国产汽车的崛起与进口汽车国产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将国产汽车视为优先选择目标。此外,因外部环境对进口汽车造成的影响持续加深,汽车进口量延续低迷态势。
  今年以来,在国内车市面临转型发展压力下,主流自主品牌纷纷展现出强劲实力。其中,多家自主品牌在前4个月交出亮眼成绩单,为品牌转型发展夯实基础。例如,今年前4个月,比亚迪累计销量已突破138万辆,同比增长约47%。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自主品牌零售115万辆,同比增长31%,环比下降5%。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5.5%,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1月至4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为64%,较2024年同期增长7.9个百分点。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多地相继出台并落地实施相关举措,叠加主机厂厂补加码、金融支持持续发力以及车展等线下活动的全面启动,4月车市发展走势良好。随着春节前的燃油车消费潮转为节后的新能源车消费潮,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以自主品牌为首的智能网联汽车受到消费市场广泛追捧,很大程度上抢占了进口汽车的市场份额。
  在车型结构方面,3月,三大车型进口销量均同比下滑,MPV降幅收窄,其余车型降幅均较4月进一步扩大。受德系豪华品牌轿车销量下滑影响,轿车同比降幅最大达15%;SUV、MPV分别同比下滑11.1%和2.5%。1月至3月,车型销售结构仍以轿车和SUV为主,总比重达96.6%。
  3月,轿车销量前十车型中七成均同比下滑。其中,进口奔驰S级和进口奔驰迈巴赫S级销量分别为927辆和878辆,同比下滑36.3%和23.3%;受新造车品牌大尺寸SUV的高性价比冲击,保时捷Cayenne和奔驰GLS同比降幅最大,均达32.5%。值得一提的是,进口宝马5系以销量同比增速706%的成绩位居增速榜榜单前列。
  在车型级别方面,1月至3月,中大型车依然占据市场主力地位,份额首次超过六成,车型级别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在宝马5系、雷克萨斯RX等车型销量增长带动下,中大型车份额较2024年增幅最大,提升3个百分点;受奥迪A5、宝马4系和保时捷Macan等车型销量下滑影响,中型车份额降幅最大达2.3%;其他车型均小幅下滑。
  纵观整体进口汽车市场,3月,非豪华、豪华及超豪华车型销量均呈现同比下滑。受宾利飞驰、欧陆、添越等车型销量下滑影响,超豪华品牌降幅最大,同比下滑33.9%,而豪华品牌同比下滑13.5%。调查发现,得益于斯巴鲁森林人、铃木吉姆尼等车型销量增长,非豪华品牌降幅较4月明显收窄至0.4%。1月至3月,豪华品牌仍是绝对销售主力,占销售总量的90.6%。
  消费者购车需求的变化也在进口新能源车方面有所体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进口纯电动乘用车1345辆,同比下降82%,进口插电式混合动力车1078辆,同比下降77%。而同期我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47.1%,两者形成的鲜明对比让业内深刻体会到国产汽车对进口车市场产生了较强替代效应。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考虑到目前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以及单月汽车进口量,今年汽车进口量可能会延续下滑走势。崔东树认为,汽车产品竞争力是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参考因素。国内汽车进口量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内汽车产业不断强大,电动化转型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燃油车需求萎缩,进口燃油车需求随之下降。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国产化替代加速 进口乘用车承压前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