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建筑垃圾治理新政发布
循环经济迎来新机遇
作者:孙蔚
图片

图:大量建筑垃圾无序堆放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孙蔚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5%,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已超30亿吨,但资源化利用率却不足10%。大量建筑垃圾无序堆放不仅侵占土地,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城市建筑垃圾治理提出了具体部署要求。这不仅是破解城市建筑垃圾治理难题的关键之举,为循环经济开拓了发展新空间,也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牵动着各方的关注。
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
  在北京市昌平区一处拆迁工地,堆积如山的碎砖石、混凝土块与周边整洁林立的高楼形成反差,运输车辆驶过扬起漫天尘土……“这些建筑垃圾就像城市的‘皮肤溃疡’,乱堆乱放既不美观又影响居民身体健康。”住在该工地旁边小区的周女士对记者感慨道。
  建筑垃圾乱堆乱放带来多方面危害,比如垃圾中的粉尘等在风力作用下扬起会污染空气;可能会形成滑坡、坍塌等影响交通出行,威胁周边人员和建筑安全;破坏城市景观,降低城市环境质量,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推进等。
  为深化治理城市建筑垃圾、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意见》首次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提出对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进行全过程管理,覆盖建筑垃圾的全生命周期,通过强化源头减量、分类处理、规范运输和资源化利用等环节,形成闭环管理。
  《意见》明确了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底前各地要健全城市建筑垃圾治理体系,完善建筑垃圾管理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偷排乱倒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基本形成建筑垃圾有效治理新格局。
  据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底,住建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城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期间,全国共查处违法处置案件1900多件、违法运输案件3.5万件、违法倾倒点位3100多个,有效遏制了建筑垃圾私拉乱倒、无序堆放多发频发的势头。目前,住建部已组织35个城市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探索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方式方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
生活环境更整洁宜居
  建筑垃圾治理新政带来的是更加整洁和宜居的生活环境。“终于不用忍受堆在楼下的建筑垃圾了!”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退休教师李先生告诉记者,其所在小区房龄已有20多年,近来邻居们重新装修的情况较多,此前装修建筑垃圾随意堆放、运输过程中遗撒等问题,给周边居民带来诸多困扰。如今在装修垃圾管理方面,社区设置了专门的智能投放点,居民只须扫码登记就能将装修垃圾分类投放,随后由专业车辆定时清运。“现在有了专门的投放点,小区环境干净多了。”李先生说道。
  垃圾运输环节也迎来巨大变革。《意见》提出,强化运输监管,规范末端处置,健全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联合惩戒工作机制,建设建筑垃圾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行建筑垃圾全过程电子联单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倾倒建筑垃圾行为,有效实施全过程监管。
  据记者了解,目前杭州市已启动使用车身印有智能监控标识的全密闭渣土车,这类车的车顶安装有北斗定位装置和摄像头,能实时监控车辆行驶轨迹和装载状态。在深圳,通过“智慧渣土”管理平台,城管部门可实时查看全市上千辆渣土车的行驶轨迹、装载重量等信息,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系统会自动报警。
  环境科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张明表示:“智能监管系统的应用让建筑垃圾运输实现了可查、可管、可控,有效杜绝了沿途遗撒、乱倒乱卸等现象。”
经济发展添绿色动力
  “这是一场绿色经济的‘及时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认为,《意见》的出台,将建筑垃圾
  困局转化为循环经济新机遇,将为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创造稳定的市场需求,推动再生骨料、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产品发展。
  赵凯以河南一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园为例,原本无人问津的建筑垃圾在经过破碎、筛分、制砖等工序后,摇身一变成为透水砖、再生混凝土等产品。该产业园年处理建筑垃圾超百万吨,创造产值数亿元。
  据赵凯介绍,近年来,再生建材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比如深圳、上海等地要求市政工程再生建材使用率须达到40%;大湾区正在推进装修垃圾资源化产业园建设;京津冀3地启动了历史渣土场生态修复工程。他进一步预计,该行业年增速将保持在40%,到2030年再生建材市场规模将达2500亿元。
  另外,为了实现建筑垃圾从源头减量,《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创新设计、施工技术与装备,推广绿色施工和全装修交付。这一系列政策导向为装配式建筑等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了解到,装配式建筑是把工厂中预制好的构件直接在工地上进行装配,大部分使用机械作业,可取代砌砖、织模等手工作业,能大大节省施工时间、减少成本,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施工质量,改善墙体开裂、渗漏等房屋质量通病。
  在北京一个新建小区施工现场,塔吊将一块块预制墙板精准安装,施工区域整洁有序。该项目工程负责人对记者介绍:“采用装配式建筑,不仅施工周期缩短了30%,建筑垃圾产生量也比传统施工减少了80%。”
  装配式建筑市场前景广阔,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达10.16亿平方米,占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比例超过25%,市场规模约为17381亿元,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292亿元。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循环经济迎来新机遇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