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平台技术失误不能由消费者买单
山东消协呼吁公演要守契约重公平
作者:尹训银

  本报济南讯(记者尹训银)今年,文化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多场大型演唱会相继举办。近日,某票务平台因“技术测试失误”单方面取消已支付订单事件持续发酵。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就此发声,直指平台行为涉嫌违约侵权,呼吁共建健康有序的演出市场环境。
  在近期演唱会票务销售中,某平台因内部操作失误导致已成交订单被强制取消。平台仅以200元代金券作为补偿,引发消费者不满。多位投诉者反映,因误以为购票成功,已产生交通住宿等连带损失,部分人更被迫转向高价“黄牛”市场。
  山东省消协指出,该事件中,平台是服务提供者,其以技术失误为由单方解除合同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契约精神,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一是违反了合同履约义务。该事件中,消费者提交订单成功即视为合同成立,平台单方取消已成立合同的行为构成违约。二是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平台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强制退票,单方面解除合同,排除了消费者购买门票并观看演唱会的权利,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山东省消协指出,平台经营者“一刀切”赔偿的做法欠妥,补偿方案可能与消费者实际损失不符。部分消费者误以为本场次购票成功,退订其他场次门票,强制退票后既无法观演其他场次又损失退票手续费;部分消费者购票成功后同步产生的跨城交通、住宿预订等费用,可能因退改政策限制无法全额追回;还有部分消费者在此次被退票后,只有在二级市场承担“黄牛票”溢价才能购入本场次门票。此外,平台仅以代金券作补偿,忽视了消费者的情绪价值。
  山东省消协倡议,平台应建立严格的票务系统操作流程和权限管理机制,对压力测试、库存释放等操作建立风控机制,确保系统稳定可靠,从源头上杜绝“误操作”风险。若因技术故障、操作失误等平台自身过错导致无法履约或强制退票,平台应积极与消费者协商赔偿范围和赔偿方案,摒弃“一刀切”的赔偿模式,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平台要严格执行明码标价,提升票务规则的公平性与透明度;建立健全退改票机制,切实回应消费者合理诉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广大消费者要增强风险意识,维护好合法权益。要审慎对待异常票源,对非正常时段或通过非官方渠道释放的门票保持警惕;充分认知热门演出票源稀缺性,尽量避免因抢票焦虑参与风险交易,制定备选观演计划,降低单场次购票失利的影响。要通过主办方官方渠道或主办方指定的授权平台购票,切勿轻信非官方途径的“内部渠道”“科技代抢”等诱导信息,拒绝脱离平台担保的私下交易及转账要求,购票前仔细阅读退改规则及风险提示。另外,消费者要系统妥善保存购票订单、支付记录、与平台沟通记录、因观演产生的关联消费凭证等证据,遇到侵权行为时,优先通过平台官方客服理性协商;协商未果时,可拨打12345热线或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微信小程序进行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山东消协呼吁公演要守契约重公平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