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首批长期牌照出炉
动态监管倒逼机构建立合规体系
作者:聂国春

■本报记者 聂国春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换证)公示信息(2025年7月第一批次),续展结果显示,13家机构获得“长期有效”支付牌照。这也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规定的一年过渡期满后,首批获批的“长期有效”支付牌照。与过去的五年一检相比,颁发长期牌照的深意何在?未来支付行业又将发生什么变化?
13家机构获长期许可
  2024年7月发布的《实施细则》为原本牌照于2024年到期的各非银行支付机构设置了12个月过渡期。机构应当在过渡期结束前达到有关非银行支付机构设立条件以及净资产与备付金日均余额比例的规定。
  根据公示信息,资和信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易宝支付有限公司、山东运达支付有限公司、抖音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云汇支付(广州)有限公司、广州市汇聚支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石基支付科技(广西)有限公司、乐刷支付科技有限公司、花瓣支付(深圳)有限公司、邦付宝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房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畅捷通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盛迪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13家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限变更为“长期有效”,成为首批获得长期牌照的支付机构。
  为了达到规定要求,多家机构采取了增资等举措。例如,2024年12月,山东运达支付新增主要股东山东融邦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1亿元。2025年初,乐刷支付增资至2亿元,抖音支付增资30亿元。今年6月10日,财付通(即“微信支付”)获批增资70亿元,注册资本增至223亿元。此外,有不少支付机构在2024年进行更名,将公司名称添上了“支付”字样。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政策实施一年来,多家支付机构密集增资,能够在强化公司治理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一些中小支付机构增资旨在达成新规对应的最低展业门槛,而大型支付机构则更侧重于强化合规工作、提升资本金实力,为后续提升支付服务质量、加强科技建设与抵御外部风险打下坚实基础。
支付行业监管凸显优胜劣汰
  在公布13家机构获得“长期有效”支付牌照的同时,有6家机构未能获得长期牌照,有的续展被中止或不予受理,有的则是主动退出。
  公示信息显示,广州合利宝支付科技有限公司被中止续展、广东粤通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续展不通过;瑞银信支付技术有限公司、金运通网络支付股份有限公司未提交续展申请;山东飞银支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保支付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则主动申请不续展。
  记者注意到,飞银支付已于今年4月被注销支付牌照,人保支付的牌照也在7月1日被注销。至此,央行已累计注销支付牌照103张,剩余持有支付牌照的公司还有168家。
  据了解,人保支付主动退出支付业务,是企业聚焦保险主业的战略选择,体现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被拒的其他机构则多暴露出客户备付金管理不规范、反洗钱机制缺失等硬伤,成为合规底线的反面教材;未申请续展的企业,则多因业务重叠度高、创新能力不足被市场自然淘汰。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分析说,整体来看,不合规经营、业务竞争力不足与战略调整,成为机构离场主因,这也凸显监管对行业优胜劣汰的筛选作用。
  那么,此次获批的“长期有效”支付牌照是否可以一劳永逸呢?某续展支付机构高管7月10日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此前,机构如果出现重大违规,要等到下一次牌照续展才处理,意味着重大违规后依然可正常开展业务。长期牌照虽然不用面临续展,但以后将变为动态监管,只要发生重大违规,当年就可直接取消牌照资格。所以,牌照虽变为“长期有效”,但支付机构却面临着随时会被淘汰的考验,合规管理一刻也不能松懈。
  据了解,在严监管趋势下,央行的处罚力度明显加大。2024年,支付行业罚没金额就超2亿元,其中,浙江信航支付因8项违规被罚没4463万元。2025年上半年,支付机构罚没金额已突破1.18亿元。
长期持证带来行业新生
  此次颁发“长期有效”支付牌照,意味着支付牌照定期赶考时代的结束。
  前述高管表示,为平稳通过续展审核,不少机构会将原本投向技术研发、场景拓展的资源,适度向短期合规优化倾斜;有时为贴合续展标准,也会对长期业务布局进行适应性调整。部分规模偏中小型的机构,更多精力投向续展标准的解读与适配,较难沉淀稳定的业务辨识度。长期牌照打破了“续展前突击合规、续展后松懈回潮”的怪圈,倒逼机构建立覆盖业务全流程的合规管理体系。
  在凯联财富分析人士看来,长期牌照绝非简单的有效期延长,而是监管逻辑从“定期检验”到“长效监管”的根本性转变。这一变化首先为行业注入了稳定的发展预期:机构无须再为续牌周期焦虑,能够放心将资源投入到人工智能风控系统研发、县域支付场景下沉等需要长期耕耘的领域。其次,合规不再是“考试重点”,而是日常经营的“基础配置”,这种转变让支付行业从“过关式经营”彻底转向“战略性发展”,优质机构得以在稳定的政策框架下精耕细作,为支付生态注入持久的创新活力。
  据了解,此次获批的机构中,微信支付在过去一年已经投入了超过20亿元用于支付安全建设,包括风险识别系统升级、用户教育计划和客服体系完善等。易宝支付也表示,将以长期牌照为新契机,持续深化“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战略,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不断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例如,在技术创新层面,加大AI技术在智能风控、智能客服等场景的应用研发,为客户带来更好体验、创造更大价值。
  王蓬博表示,长期牌照是监管机构落实新规要求的体现,体现了监管思路向备案制转变,有利于打破行业周期性续牌压力,为机构长效经营与战略布局注入稳定预期。未来,监管将从“数量管控”转向“质量优化”,支付行业也将彻底告别“牌照即护城河”的时代,转向以合规能力、业务创新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新竞争生态。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动态监管倒逼机构建立合规体系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