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答疑解惑
野生牛蛙是否绿色,水体环境是关键
作者:李建
图片

■本报记者 李建
  牛蛙是近年来市场监管抽检中被检出兽药残留较多的水产品。有传言说在天然水体中养殖的野生牛蛙更绿色更安全,事实果真如此吗?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野生牛蛙是否更绿色,取决于它所生长的水体环境质量。很多野生牛蛙虽然兽药残留的风险较低,但它们体内很可能携带被称为“隐形杀手”的寄生虫裂头蚴。
  阮光锋解释说,裂头蚴不是一种寄生虫的名称,而是某些绦虫在中绦期发育阶段的幼虫的总称,常见的有曼氏裂头蚴。曼氏裂头蚴的成虫名为曼氏迭宫绦虫,跟猪肉绦虫是“亲戚”。
  野生牛蛙携带裂头蚴的几率很高。有研究对南方沿海某省会城市市售蛙类裂头蚴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牛蛙的感染率达51.92%,而养殖牛蛙的感染率为0;上海、太原等地抽检发现,包括牛蛙在内的养殖蛙类裂头蚴感染率很低,抽查结果均为0。也就是说,人工养殖的牛蛙水体环境相对可控,感染寄生虫的风险较低。
  不过,养殖牛蛙携带裂头蚴的概率虽小,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也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地随意食用。从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只有熟透才能杀死裂头蚴。一般来说,烹饪牛蛙时,要确保蛙肉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持续加热至少5分钟。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野生牛蛙是否绿色,水体环境是关键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