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型
银行理财产品试水浮动费率
作者:聂国春
图片

图:招银理财推出的一款理财产品的浮动管理费收费明细。 记者截图
■本报记者 聂国春
  继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产品面市后,银行理财产品也开始试水浮动费率机制。近日,招银理财推出新费率模式,其中固定管理费设置为0.25%/年,另外设有与产品业绩挂钩、分档计提的浮动管理费用。
  业内人士表示,理财产品管理费收取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从单纯的降费率到浮动费率,意味着理财市场将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型,盈利模式从拼规模向拼收益转变。这将倒逼理财公司提升投研能力,以更好地满足高净值客户的多元资产配置需求。
管理费与产品业绩挂钩
  7月8日,招银理财推出“招智睿远平衡(安盈优选)68期”,该产品为一款风险等级为PR3(中等风险)的含权类3年期封闭混合类理财产品,资金主要投资于存款、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其仓位不低于60%。股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等权益类资产0—40%,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类资产0—20%。
  该产品的亮点之一是浮动费率。在每年0.25%的固定管理费率基础上,实行或有管理费率分档计提,计提管理费率与产品业绩挂钩。具体来看,当产品年化收益率在1.5%—4%时,或有管理费率不超过0.15%/年,管理费合计不超过0.4%/年;当产品年化收益率高于4%时,或有管理费率不超过0.25%/年,管理费合计不超过0.5%/年。
  对于这种设计,招银理财表示,希望通过费率机制创新绑定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向投资者传达信心。此外,今年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升,希望通过发行创新费率机制、高含权的理财产品,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关注多策略理财,力争为更多客户提供更好的财富体验。
  普益标准研究员张翘楚告诉记者,招银理财固定+浮动的混合收费模式,改变了传统管理费旱涝保收的格局。这种设计意味着当产品业绩出色时,理财公司能获得更多报酬;若业绩不佳,投资者支付的管理费也相应减少,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有望重塑理财行业生态
  记者注意到,除了管理费,理财产品收费还包含销售服务费、托管费、认购费、赎回费等。为了推广产品,很多理财公司往往主打“降费牌”。比如,7月9日,建信理财宣布旗下多只理财产品管理费率分别下调至0.05%、0.1%、0.01%,优惠期限自7月11日起至10月11日止。当日,中银理财也宣布将“稳富固收增强优选配置360天持有期”理财产品进行费率调整,固定管理费率从优惠前的0.25%下调至0.05%。光大理财和民生理财则对个别产品下调销售服务费,从0.5%下调至0.15%—0.3%不等,降费幅度明显。
  理财机构“内卷”的背后,是深刻的市场环境变迁。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资金正加速从银行体系流向理财产品。中信证券研报显示,5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长3400亿元至31.6万亿元。
  但在市场扩容的同时,优质资产供给却呈现收缩态势,理财产品底层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这使得理财产品竞争加剧。
  在张翘楚看来,推出浮动费率机制是理财公司差异化竞争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收费模式,理财公司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提高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浮动费率机制的作用在实践中得到印证。据了解,招银理财上述产品的发行规模上限20亿元,开售不到10分钟即告售罄,扩容后实现25亿元满募。记者在招行APP中看到,有7000余人认购了该产品,侧面说明了该费率机制受到投资者的认可。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这一模式也给予了肯定。他认为,浮动费率机制尤其适合波动较大、收益空间广阔的含权类理财产品。这对银行理财公司提出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将倒逼理财公司提升投研实力和风控水平,有助于推动理财市场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型。
  “浮动费率并非简单的收费方式改变,而是理财公司开启新增长曲线的战略钥匙。它有助于理财公司开拓权益投资领域的市场份额,更好地切入高净值客户的多元资产配置需求。”张翘楚预测,未来会有更多理财公司推出类似的浮动费率理财产品。
更好满足多元配置需求
  据记者了解,浮动费率在基金业不是新鲜事,已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今年5月,首批26只创新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产品陆续启动募集,截至6月末,总募集规模超226亿元,募集情况显著优于同期主动权益基金。7月4日,第二批11只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加入申报。
  过去,理财产品吸引的更多是中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那含权量高的浮动费率理财产品适合什么样的人持有?购买时又该注意什么呢?
  张翘楚表示,对于比较保守、追求稳健的投资者,建议仍然选择固定费率的理财产品;对于愿意承担一定风险,追求更高收益,而且相信管理人有能力在市场中获取超额回报的投资者,那么浮动费率产品或许值得考虑。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类产品多是封闭期,中途不能赎回,适合能沉得住气的长期投资者。
  张翘楚建议,消费者购买浮动费率理财产品时,要注意看规则,弄清楚基础费率多少、业绩基准是什么、超额收益怎么分成、有没有费率封顶;不能只看“浮动”两个字,还要综合考虑产品的投资方向、风险等级、管理人的投资能力和过往业绩等因素。比如,同样是浮动费率产品,一个投资于风险较高的权益类资产,另一个主要投资于相对稳健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它们的风险和收益特征会有很大的不同。
  张翘楚同时建议,理财公司要加大教育力度,帮助投资者理解权益类理财产品的特点、风险和收益,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投资,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收益预期;要引导投资者关注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而非短期净值波动,养成价值投资习惯。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银行理财产品试水浮动费率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