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洗衣机的家庭普及率已经超过95%,市场增量空间收窄,行业要想在未来实现突破性发展,亟须凝聚全产业链的集体智慧,开展协同行动。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指导,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环球家电网提供媒体支持的“衣新衣逸智净生活:2025年洗衣机行业发展大会”近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上专家指出,细分需求正在开辟洗衣机市场新增量。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院长助理吴海涛表示,洗衣机行业迎来新一轮升级周期,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成为核心发展方向。在需求侧,市场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精耕,以旧换新政策与健康消费理念正激发换新热潮;在供给侧,通过AI智能识别、热泵低温柔烘等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在洗净效果、衣物护理、健康除菌等维度全面升级。值得注意的是,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行业加速全产业链绿色转型,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回收利用的低碳实践正形成新的竞争壁垒。与此同时,中国品牌凭借技术标准与服务体系的综合优势,积极开拓多元化海外市场,特别是借助绿色技术突破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未来行业竞争将更注重核心技术突破、场景化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协同发展。
“在国家将热泵技术列为战略重点并推动洗衣机、干衣机产业升级的背景下,节能节水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硬性要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成建宏认为,当前,国内洗衣机市场在高保有量下迎来结构性机遇。一方面,以旧换新政策持续释放需求;另一方面,细分场景及烘干机品类成为新增长点。在技术层面,行业须聚焦AI智能识别、低温冷水洗、热泵烘干、待机功耗优化及节水循环技术,同时推动能效、水效标准从实验室工况向真实使用场景升级,并加快碳足迹认证与国际标准话语权建设。在消费端,年轻群体对节碳积分等绿色消费模式的接受度提升,叠加“领跑者”、以旧换新等政策支持,企业须通过精准场景创新和有效市场沟通,将高效节能产品转化为消费者的刚性需求,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东华大学教授丁雪梅介绍,其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首次实现对隔夜污渍难洗问题的科学量化,并通过了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直观揭示纯棉织物比涤纶更难清洁的机理。基于这一发现开发的洗涤剂新品,无须预涂即可高效清除老化四天的油脂类顽固污渍,相关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同时,研究还通过“单纤维拆解—冷冻切片—原位测试”的全链条实验闭环验证:真正高效的洗护生态需要洗涤剂与洗衣机在能效标准框架下协同优化。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健康家电检测中心副部长孙鹏表示,2025年,多筒分区、快洗、冲锋衣、羽绒、羊毛、母婴等细分需求爆发,对应的新国标GB/T4288、能效标准及CCC换版同步收紧。为此,该中心率先推出短时洗指数认证,并将其延伸至羽绒蓬松、冲锋衣防水、羊毛洗、母婴及宠物健康护理等场景,配套安全、性能、除菌、材料抗菌一站式检测,为企业产品上市护航。
Woolmark中国区授权业务主管和市场助理周晓旭介绍,面对高端羊毛衣物激增与机洗缩水痛点,Woolmark构建黑、蓝、绿三级护理认证:黑标对应可机洗或可机洗和可滚筒烘干,蓝标、绿标专注可手洗产品,绿标中的闪电、水滴分别提示节能和节水。该认证覆盖洗衣机、干衣机、熨斗等产品,依据Wool⁃mark针对洗衣机产品的LM系列标准,评估洗净率、毡化程度、洗涤水温等指标,帮助消费者一键选对洗护程序,实现羊毛产品的科学护理与产品创新的无缝衔接。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焦红文表示,塑料在洗衣机中扮演的角色已从辅助材料升级为核心组件,目前单台洗衣机塑料用量达10至20公斤,占整机重量的30%。其中,PP材料占比达70%,配合ABS、PA等特种塑料,实现产品外壳免喷涂、内筒耐磨、部件阻燃等多元化功能,从而平衡轻量化、环保与成本需求。通过构建“整机制造—回收—改性”闭环产业链,洗衣机有望成为全球家电行业塑料绿色转型的示范领域,未来技术发展将聚焦环保外观、健康抗菌、低碳降噪等方向,并探索生物基材料等前沿技术应用。
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宋敬学介绍,受益于国家1500亿元家用电器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推动,洗衣机成为仅次于空调的第二大受益白色家电品类。上半年,我国洗衣机内销市场表现亮眼,同比增长23.3%。在当下消费潜力亟待激发的背景下,专业洗涤功能和产品升级成为拉动市场的关键动力,12公斤大容量、热泵独立烘干、多筒分区等高端配置,成功撬动中高端换机需求。展望下半年,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预计增速将回落至11%左右,但全年市场规模仍有望达到803亿元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