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铭
“出事了才发现合同是安全保障单,说超过12小时报案不赔偿。”湖南消费者谭先生说。近日,记者接到多起涉汽车安全统筹投诉,调查发现,目前仍有汽车服务公司在向普通车主兜售汽车安全统筹,销售人员采取假冒正规保险公司、真假混搭等手段诱骗车主购买。而在理赔时,又以种种理由拖延,导致消费者在商业险范畴内的出险理赔难有保障。
统筹依然混迹保险市场
今年7月28日,国家五部门联合发文规定任何机构不得面向不特定车辆开展交通安全统筹。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发布风险提示,明确交通安全统筹不是汽车保险,购买后存在理赔难、公司跑路、不受政府监管等多重风险。
尽管如此,记者近期接到的多起投诉表明,仍有消费者陷入统筹困境,导致权益受损。
9月8日,消费者谭先生告诉记者,2024年12月31日,他的妻子购买了一份车险,微信名为“车险白”的销售人员说是众安保险,是“隶属于平安的大公司”,谭先生的妻子一直以为这就是一份保险,所以没有仔细看保单。
据谭先生介绍,今年8月29日晚,谭先生的孩子开车出了交通事故。谭先生说:“事发第二天就给他们打电话,没有说任何问题;第三天,说找交强险就可以了,交强险是平安公司的;第四天,说交强险能够‘包得住’;第五天,说超过了12小时报案,超时报案违反合同,不予理赔。”
此时,谭先生经查询才了解到,其妻子所购买的实际上是众安易行(四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安易行)自营的车辆统筹服务。
同样是9月8日,安徽车主王先生向记者反映,今年7月15日买车险的时候,自己被太保财联(湖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以下简称太保财联四川分公司)销售人员引导购买了车辆统筹服务,朋友提醒后经多方投诉才拿回“商业险”部分资金。
日前,北京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在网上平台看保险,明确告诉销售人员想买大地公司的保险,看到对方报价偏高,询问能不能便宜些,这时销售人员向她推荐众安保险。待她付款后拿到保单一看,才发现是保障单,而不是保险单,服务主体是众安易行。
小微公司分身卖统筹
日前,记者对众安易行和太保财联四川分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两家公司均为成立时间很短的小微企业,注册地址基本相同,法定代表人是同一人,企业年报预留联系电话相同。
经查询,众安易行注册地址为“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吴场镇金柏林社区3组143号”,成立日期为2024年10月21日,认缴注册资金100万元,法定代表人“比尔阿木”,缴纳社保人员2人。其“变更信息”显示,2025年7月21日,该公司变更登记前的法定代表人为“罗建”,登记地址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华大道杉板桥路1号3单元8层801号附3号”。
太保财联四川分公司注册地址为“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吴场镇金柏林社区3组143号附1号”,成立日期为2024年12月24日,法定代表人“比尔阿木”,缴纳社保人员为0。2025年7月21日,该公司从成都市成华区迁到乐山夹江,将法定代表人从“罗建”变更为“比尔阿木”。
而此“罗建”还是太保财联(湖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太保财联(湖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2023年的年报中,记者看到公司名称为“湖南云畅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据一位秦姓人士介绍,他过去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主要从事汽车统筹服务,后来经中介介绍将公司卖给了罗建,“罗建接手后改了名字”。
这位秦姓人士告诉记者,所谓汽车统筹服务,就是把客户的钱收到一起,建立资金池,出事故后进行赔付,赔付属于私人性质,不是国家正规保险。因为有些车辆出险率太高,正规保险公司会拒保,所以统筹模式还有市场。自己之所以把公司卖了不做了,是因为“不挣钱”“赔得太多了,就不干了”。
9月9日,记者电话联系上众安易行一位自称张姓的负责人。该负责人称他们做的是汽车安全统筹服务,也就是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提供“相应的补偿服务”;消费者投诉的“都是以前卖的”,都在解决;两家公司是“同一个责任人”,太保财联四川分公司的业务已经停了。
误导购买统筹手法多
据调查,车主们之所以被误导购买车辆统筹服务,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车险到期前,都会接到大量推销电话和短信,车主极易放松警惕;二是车辆统筹服务公司虽然在名称、经营范围中没有“机动车统筹”“机动车安全互助”“交通安全统筹”等内容,但其公司名称极易与正规保险公司名称混淆,使消费者会误认为其是保险公司的简称,比如“众安易行”让人误以为是“众安保险”,“太保财联”误认为是太平洋保险的简称;三是推销人员在微信名称、标注、沟通话术中频繁使用“保险”一词,故意混淆视听。
记者调查发现,推销人员常常采取真假混卖的方式欺骗销售,让车主防不胜防。“先让你支付正规的交强险,让你放松警惕,”安徽车主王先生介绍,对接她的销售员微信名为“A车险中心@林经理太平洋”,卖给他的交强险也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这让他认为,此后卖给他的产品都是太平洋保险。不过,事后他发现,付款时是分三次付款,前两次是交强险和驾乘险,商业险最后付,竟悄悄置换成了太保财联四川公司的统筹服务。发现上当后,销售人员还和王先生说他们“是国内3家最大的统筹公司之一,由于属于交通部管理所以是保障,保险是属于银监会监管的,监管的部门不一样而已,都是全国通保通赔”。
像谭先生、王先生这样在事后才发现统筹非保险,极难有保障,而由此引发的消费者投诉不在少数。
仅以上述两家销售统筹公司情况为例,9月12日,记者从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查询到,自2024年12月23日至今,平台已公示众安易行投诉110件,近一个月公示投诉3件,平台显示最新一起投诉发生在9月3日。与此同时,记者查询到,太保财联四川分公司在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有40件投诉信息。
谭先生从四川乐山夹江县市场监管局获知,众安易行7月份从成都迁到夹江,一个月就发生了十几件投诉,引起当地政府重视,已成立专案组,正在对该公司进行调查。目前涉及该公司的投诉有100多件,未处理事故投诉有8件。
记者梳理发现,上述投诉内容之一,是这两家公司的服务合同内容充斥着对消费者不公平的“霸王条款”,免赔条款各有上百条。
如众安易行合同的“机动车损失保障”中,有近40条责任免除条款,包括“未在12小时内通知”等;“机动车第三者责任服务”有责任免除条款36条;“机动车上人员责任保障”有责任免除条款29条。
针对近期仍时有发生的车辆统筹引发消费者权益受损问题,成都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消费警示,再次提醒消费者,车辆统筹公司不是保险公司,销售车辆统筹业务的汽车服务类公司注册时无需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未依法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缺乏专业监管,其风险补偿能力及资金安全性相对较低,出现资金链断裂、撤销破产等重大危机时,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存在较大风险。
提醒提到,消费者在购买车险时要警惕“××汽车服务公司”“××统筹互助平台”等非保险机构的诱导宣传。务须仔细查看合同,勿轻信口头承诺。合同中若出现“安全统筹”“责任互助”等非保险术语,应立即警惕。消费者若误购假保险,应及时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款,对于涉嫌诈骗的,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9月11日,太平洋保险公司客服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交强险可以单独购买,商业险根据车主需求购买,太平洋财产保险下面没有太保财联公司,车主要仔细甄别,发现被骗应立即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