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部分外卖商家用AI合成门店实拍图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经营者须恪守法律规范
作者:薛晶晶

  本报南京讯(记者薛晶晶)近期有网友反馈,一些实际卫生状况堪忧的小店,通过AI生成虚假的门店实拍图,摇身一变成为明净整洁、顾客盈门的模样,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对此,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日前发布消费提示,提醒经营者必须恪守法律规范。
  随着外卖成为繁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对餐品背后的门店卫生状况愈发关注。不少消费者购买外卖前会先查看门店实拍图情况。然而,部分外卖商家却动起了歪脑筋,将AI技术用到了店铺美化上面。
  针对利用AI美化店铺,甚至无中生有制作图片的现象,江苏省消保委明确指出,经营者必须恪守法律规范。根据《电子商务法》有关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门店照片作为消费者判断商家安全状况的重要参考,属于应当如实披露的范畴。使用AI生成店面实拍图,不仅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若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甚至可能构成欺诈,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若门头照片构成广告,还需遵守《广告法》,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同时,平台应当积极关注商家经营行为,加强对AI门头等行为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提醒、警示、制止、下架等措施,维护消费者权益。
  另外,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当下,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企业也须履行相应法律义务。从AI门头、AI谣言到AI仿冒视频带货等,频发的问题表明,技术企业和平台应当肩负起必要的提示和审查责任。目前,针对AI技术滥用问题,监管部门已积极作为,厘清平台和AI企业的责任。今年5月起,网信办开展“清朗
・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强化AI生成合成技术和内容标识管理,督促网站平台提升检测鉴伪能力。同时,《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已于9月1日正式施行,对人工智能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内容进行规范,明确“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应当在合理位置进行显著标识”,并细化了标识标准,推动人工智能生成物应用走向规范化、透明化。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点外卖时若遇到AI生成的门店图片,可第一时间通过平台举报或向相关监管部门反馈。若因此导致权益受损,务必保存好外卖订单、沟通记录、就医记录等证据,注意保存问题食品原状,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经营者须恪守法律规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