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施本允
水煮年糕,配上雪菜,家人围坐,细嚼米香,浙江宁波人新的一天便由此开启。宁波慈城年糕拥有千年历史,是很多老一辈“甬派”人的乡愁记忆。
近几年,在宁波市江北区市场监管部门的助力下,宁波慈城年糕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为江北区强城兴村融合打下扎实基础,也让“浙产好食品”的品质根基愈发坚实。
早些年,宁波慈城年糕多为农村作坊式生产。其中,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义茂”就曾遭遇生存困境。“由于规模受限、产品单一、产能不足,我们的产品销量逐年下滑。”负责人邵萍表示。那时,“义茂”还只是慈城五联村的一家小作坊。
江北区市场监管局聚焦经营主体转型难点,推出个性化帮扶举措,助力小作坊提档升级。由此,“义茂”实现了从小作坊到大工厂的发展:升级生产线,生产周期大幅缩短;加速新品研发,许可品种扩展至4类;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超市覆盖率达到全国前三;获浙江省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慈城年糕”地理标志产品等多项荣誉。
经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培育、靶向服务,包括“义茂”在内的更多年糕企业实现了升级蜕变,以过硬品质擦亮“中国年糕之乡”招牌,成为“浙产好食品”走向全国、迈向国际的鲜活样本。
宁波慈城年糕虽拥有“冯恒大”“塔牌”“义茂”等10余个知名品牌,但却各自为战。为统筹推进年糕企业协同发展,慈城镇归集国庆村、妙山村等多家村企,成立慈城年糕产业协会,升级打造年糕产业集聚园区。
据了解,该园区整合生产、仓储、运输等优质资源,并建立共享实验室、共享污水处理池;协会牵头推进研发团队共享、外观包装设计、知名品牌联名等。江北区市场监管局提供预约式指导服务,推动资源高效互通和产业链衔接互动。
此外,江北区还带动周边协同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慈城年糕为核心的宁波年糕产业集聚带,实现产值破2亿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万余元。目前,宁波年糕已推出速冻年糕、糯叽年糕等新品,并完成“义茂+阿拉宁波”“冯恒大+三关六码头”等品牌联名,强城兴村融合产业效益持续释放。
以强城兴村融合为导向,江北区突破市场、商超等传统销售模式,聚焦“年糕+文化”,持续推动品牌扩容提质。打造“冯恒大”年糕制作沉浸式场景,建设“民权路一条街+博物馆”研学基地;创作慈城年糕IP“小伍”(慈城传说故事主人公伍子胥),推出系列伴手礼;开办连锁体验店及主题餐厅,融入慈孝文化节、元宵庙会等传统文化活动。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江北区已开展慈城年糕“走出去”系列活动15次,举办研学活动35次,民权路日均游客超1万人。未来,江北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落实省市关于推动发展“浙产好食品”相关部署,以特色产业为引擎,以食品安全为基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强城兴村融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