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成都讯 自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开展以来,四川省内江市市场监管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市场监管职能定位,以“铲土壤、除隐患、建机制”为目标,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整治,严厉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长效化,为全市市场经济秩序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内江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把扫黑除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构建“一把手负总责、专班抓落实、全员齐参与”的工作格局。成立由市场监管局主要领导牵头的常态化扫黑除恶领导小组,抽调多名执法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市场监管领域扫黑除恶常态化实施方案》,明确12项重点任务和责任清单。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机制,2021年以来召开专题部署会、推进会12次,开展专项督导8次,层层压实系统内各单位及属地监管责任,确保政策落地、任务见效。
突出重点领域攻坚,针对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行为,联合公安、商务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5年查处不正当竞争、强迫交易案件62起,打掉垄断农贸市场、物流行业的犯罪团伙2个,有效破除行业垄断壁垒。严惩民生领域乱象,聚焦食品药品安全,查处制假售假、非法添加案件1600余起,捣毁涉黑势力操控的制假窝点3个;严厉打击网络传销,查处案件3起,端掉窝点6个,涉案金额超千万元。遏制恶意索赔行为,建立职业打假人敲诈勒索甄别机制,依法驳回恶意索赔85起,移送涉嫌敲诈勒索线索11个,规范投诉举报秩序。强化线索深挖彻查,通过日常监管、投诉举报等渠道排查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涉黑涉恶线索8个、涉嫌刑事犯罪案件21起,5年来累计受理投诉举报43886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8418起,罚没款达5500余万元,形成有力震慑。
健全线索摸排机制,依托12315平台和“双随机”检查,建立涉黑涉恶线索台账,筛查异常投诉举报1600余件,实现线索动态管理。推行风险分级监管,对批发、农贸市场,娱乐场所等重点场所实施“红黄蓝”三色管理,高风险主体检查频次提升至每月2次以上,从源头防范黑恶势力渗透。深化部门联动执法,与公安、司法等部门建立案件会商、信息共享机制,联合开展专项行动15次,形成“监管—执法—司法”闭环。强化信用联合惩戒,将涉黑涉恶经营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实施限制经营、融资等联合惩戒,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约束机制。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推动扫黑除恶宣传全覆盖。开展“进企业、进市场、进社区”活动6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发布典型案例12期,曝光强迫交易、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经营主体和群众的知晓率、参与度。同时,将扫黑除恶与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畅通企业维权渠道,助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内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