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四五’,聚力促发展”系列评论之三
■任震宇
“十四五”期间,我国平台经济经历了从爆发增长到规范发展的历史性转型。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创造新的增长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流量优先、算法滥用、竞争失序等潜在风险。市场监管部门面对复杂局面,坚持管促结合、刚柔并济的原则,构建起常态化监管制度,为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常态化监管不是简单限制平台经济发展,而是通过明确规则、划清底线,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十四五”期间,市场监管部门构建的常态化监管制度,可以归纳为“划规矩、出重拳、送服务”三大举措。三者从制度根基、市场秩序、发展动能层面,回应了“如何规范”“如何治乱”“如何共生”的核心命题。
“划规矩”的核心是构建平台经济信任基石,通过层层递进、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构成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的“四梁八柱”,为监管工作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是常态化监管的基础。“划规矩”就是以制度精准性平衡创新与规范。市场监管部门把握鼓励创新和规范发展的平衡点,着力构建促进平台经济有序竞争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面对数据垄断、算法歧视等新问题,通过修法将“数据垄断”“算法协同”“刷单炒信”纳入规范。“立法紧跟业态”让监管不再被动。除此之外,通过健全部门规章和有关标准,将直播带货、自然人网店纳入监管,明确平台责任,将监管要求转化为行业共识。既避免监管失序,又留创新空间。
“出重拳”则是以执法靶向性重构公平生态。它不是单纯处罚,而是通过精准打击“关键少数”,清除公平竞争障碍。
市场监管部门聚焦群众痛点,瞄准直播电商虚假宣传、电商不合理条款、外卖无序促销等热点,严厉查处影响广泛的大案要案,释放违法必惩信号。针对“仅退款”“强制运费险”等条款,监管部门未停留在责令整改层面,而是深挖根源,推动平台修订规则时删除不合理条款,建立商家申诉通道。过去5年,市场监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开展的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成绩斐然,效果显著。
“送服务”则是以监管温情化推动共治共生,通过赋能指导降低合规成本,帮助企业实现“要我合规”到“我要合规”的转变。
市场监管部门出台规范,引导平台完善合规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范违法行为。“6・18”“双11”前发布合规提示,精准对接需求,提前预警风险,有效抑制企业违规冲动,减少事后监管成本。试点向平台提供政务数据比对服务,帮助平台有效拦截、及时清退违规主体,既提升平台治理能力,也扩大了监管覆盖面。市场监管部门常态化开展与平台、商户、外卖骑手、主播等各方主体的沟通交流,听诉求、给指导,增强了监管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市场监管的“规矩”与“重拳”正塑造着平台经济新秩序,而“服务上门”的柔性管理则展示了中国式监管的创新范式。三者看似各有侧重,实则形成闭环:“划规矩”为执法提供依据,“出重拳”为合规注入动力,“送服务”让制度落地更顺。三者构成“制度引领、执法保障、服务赋能”体系,既解当前问题,又为未来留空间。
在平台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监管不仅是限制和约束,更是引导和保障。精准有力的常态化监管不是为了限制平台经济发展,而是为了其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只有筑牢监管根基,平台经济才能真正释放创新活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