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聂国春)今年是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问世10周年。复旦大学10月18日发布的《2025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历经10年发展,惠民保正从增量扩张阶段迈向存量优化新时期,越来越多产品推出多版本选择,并通过加油包的形式进一步拓宽了保障覆盖范围。
报告显示,2025年惠民保新增产品9款,市场增速为2.96%。截至2025年7月31日,全国累计推出313款地方性惠民保产品,其中传统型惠民保仍占比超八成。运营方面,产品出清与迭代并行。2023年至2024年,正常运营产品占比下降约7.5个百分点。2024年至2025年7月,微降约1.2个百分点,降幅明显收窄。当前正常运营产品维持在202款,基本盘趋于稳定。
新上线产品主要呈现“双轮驱动”特点。一方面,加速覆盖下沉市场,湖北十堰、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云南保山等地区新增市级统筹产品,宁夏新增省级统筹产品,保障网络持续向更广阔地区延伸;另一方面深耕已有市场,在惠民保已覆盖地区,推动产品持续创新和保障升级,广东新增1款普惠重疾险产品,广西同步上线3款“守护保”系列重疾险产品,丰富保障层次。
“特药保障(特定高额药品的保障)是惠民保产品近几年的重点创新领域之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介绍说,在169款基础版传统惠民保产品中,超过80%已涵盖特药责任,特药适应症以恶性肿瘤为核心,同时积极拓展罕见病保障。目前,保障范围正逐步延伸至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眼科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此外,惠民保针对超高额医疗费用问题发力,通过将CAR-T治疗药品纳入保障,帮助缓解这类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同时,纳入港澳药械通药品等地区特色药目录,让用户的用药选择更加丰富。为支持本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部分地区还将本土创新药械纳入范围,形成产业发展与民生保障的良性互动。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多的惠民保产品提供多版本供消费者选择,并通过加油包拓宽保障范围。统计数据表明,近半数产品提供了多种版本选择,其中70款产品设计了两个版本,7款产品设计了3个版本。部分地区产品设计了加油包,广东省的多款产品推出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和个人在线问诊医疗费用补偿加油包。
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规范销售行为、鼓励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定价,为惠民保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研究团队发现,基于年龄、健康状况、收入和团体参保4个因素,惠民保产品正在从单一定价模式向差异化定价模式转变。
在许闲看来,如何科学厘定费率、合理设置免责条款、有效防范风险和逆向选择,是惠民保产品长期稳健运行的关键。随着市场基本盘稳定、产品创新加速与监管政策完善,惠民保正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