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两大收购案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震


    ■张震
  2009年最后一个月,发生了两起国内汽车企业收购海外汽车品牌的事件,让2009年中国汽车业圆满收官。一起是北汽对萨博的收购;另一起是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虽然后者收购双方还没最终签字,但来自双方的消息称,收购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这两起收购案,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超过了之前所有国内汽车海外收购。首先有助于中国汽车企业的整体品牌价值提升,是自主品牌登上国际大舞台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次,将为自主品牌轿车的研发插上腾飞的翅膀。此外,在低碳经济对汽车产业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利用被收购方先进的汽车节能减排技术,以应对越来越严苛的环保要求,将是极具战略意义的一步。
  单看此次被并购的品牌,就知道其中的含金量如何了。
  萨博和沃尔沃的品牌价值,与罗孚、双龙、悍马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发动机是萨博的长项,尤其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在全球汽车业首屈一指。萨博的9-5和9-3轿车更强调驾驶乐趣和运动感,品牌定位“贴地飞行”。被通用收购后,萨博在通用旗下十多个品牌中,被赋予仅次于凯迪拉克的高档品牌重托。正因为此,北汽总裁汪大总得意地表示,掌握完整技术体系,北汽自主开发与欧美水平的差距起码可以缩短五六年。
  而说到沃尔沃,总让人联想到汽车安全,这是一个同属瑞典的既低调又个性十足、雍荣华贵的品牌。吉利追逐沃尔沃,首先看重的就是其安全技术。同时,对于苦心孤诣想要打造高端品牌的吉利来说,直接买下沃尔沃,省去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这两起收购的第二个现实意义是,将改变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海外靠“模仿秀”、“山寨版”起家的形象。
  近几年,随着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到海外,围绕着技术知识产权的议论甚至官司一直没有停止过。遥想当年吉利起家之时,是让人何等地瞧不起。然而,经过不到十年的摸爬滚打,尤其是通过几次海外收购运作,吉利已经不再是那个受人冷眼相待的“乡巴佬”。此次收购一旦成功,吉利将以“根红苗正”的优质品牌形象,堂堂正正地立足欧美市场。
  另外一个现实意义是关于新能源方面。李书福说,新能源车是世界汽车工业的未来,福特和沃尔沃这十年来花了上百亿美元研究新能源技术,仅从这点来看,吉利现在的竞购价就“非常值得”。
  再来看看萨博。萨博9-3和9-5在欧洲被评为燃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的车型。萨博发动机的二氧化碳减排技术位于世界先进水平,达到了欧Ⅴ的标准。这无疑是国内汽车企业现在难以企及的水平。
  因而,无论北汽收购萨博,还是吉利能否成功收购沃尔沃,虽然今后还会面临文化阻碍、车型升级、产品再开发等问题,但大可不必嘲笑他们,因为正是具有上述现实意义的重大举措和进展,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掌声。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汽车·趋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两大收购案的现实意义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