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别盲目迷信洋品牌小家电
作者:桑雪骐


    ■桑雪骐
  笔者近日修理小收录机时,维修师傅的一席话却着实让笔者为那些迷信某些外资品牌的消费者们感到冤枉。
  笔者的儿子虽然才上小学三年级,却已经给他买了3台小收录机。买第一台时,笔者想多花点儿钱买个踏实,就在百货商场选了个洋品牌的,结果两年后彻底罢工,且维修费用昂贵,遂被束之高阁。之后又在百货商场买了一个本土品牌的,结果一年后也出了故障。前不久,笔者在小商品批发市场以不足商场一半的价格买了第三台小收录机,与第二个是同一个品牌,目前使用状况尚好。
  两个故障产品本想处理给街头小贩,可人家拒绝收购,笔者转而求助维修。给本土品牌的售后服务打了电话,了解到故障维修费大概一二十元,这总比买个新的节省些,于是笔者欣然携机前往。
  “这东西咋这么不经用?洋品牌的会不会好些?”笔者问。维修师傅一笑说:“都差不多,××牌(笔者买的第一个品牌)也是这个厂生产的,没啥区别。”一边修,维修师傅一边和笔者闲聊,没想到这位师傅颇资深,说起小家电业内的种种问题不禁摇头叹气。
  他告诉笔者,现在一些洋品牌小家电其实都是国内企业代工的,只有大家电,他们才会在国内开工厂自主生产。代工并无可厚非,但有些洋品牌只是找一些缺少自主品牌的二线企业。这些企业给他们交纳了管理费后,产品质量及产品销路完全由自己负责,洋品牌一概不闻不问。像收录机等利润比较薄的小家电,一些企业就会偷工减料,粗制滥造。
  “那洋品牌这样做不是坏了自己的名声?”笔者再次发问。师傅又笑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名声完全败坏前,他们有不少管理费可收。而且同样是产品出了故障,对于洋品牌,人们更愿意相信是个别现象,只不过让自己赶上了,但对于本土品牌,人们就会换种角度,说国产的东西质量就是不过关。”闻听此言,笔者瞬时面红耳赤,因为对于两个故障产品,笔者的确是这么想的。
  “其实有学生的家庭一般至少会有一个小收录机,这个市场并不小,为什么没有企业好好去做,生产些好东西出来呢?”笔者很纳闷。维修师傅说:“其实何止是学生,不少老年人也喜欢买小收录机,去公园晨练什么的,有这个都方便。”
  聊得投机,师傅答应帮笔者看看那台洋品牌的,他说听笔者的描述,估计是保险丝坏了,不需要什么费用,很容易就能修好。但当初笔者送至该品牌特约维修部时,前台服务人员在没检查的情况下说可能是机芯坏了,仅零件费就高达70元,且需要7个工作日。
  从2006年起,不少洋品牌小家电或撤出中国市场,或不断收缩阵线,目前市场上的洋品牌小家电已经屈指可数。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小家电技术含量不高,洋品牌在价格上扛不过本土品牌。而硕果仅存的几个洋品牌产品则成为了中高端小家电消费群体的首选。但是,如这位维修师傅所言,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虽然可能会在短期内有所收获,但最终还是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别盲目迷信洋品牌小家电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