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论坛上,各方专家普遍认为
本报讯(记者郑梦超)随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在2月27日由中国农村杂志社举办的第二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论坛上,来自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农业银行及北京农学院的十余位与会专家,围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主题建言献策。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院士认为,农民致富的根本途径主要在于农村科技创新。刘旭说,我国粮食单产从1949年的68.64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368.5公斤,平均每年每亩增加3.3公斤。1978年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粮食单产急剧提高,科技创新动力明显增加。农业科技创新不仅支撑我国粮食安全,也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科技创新在今后一个阶段将成为农民创收主要动力之一。
对刘旭院士的看法,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表示认同。同时,张红宇认为,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保证我国的粮食供给。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粮食总量增加及其他农产品保障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科技进步。与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相比,农业科技需要更多突破,包括生物技术、尖端科技方面,都需要强化我们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对如何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北京农学院院长王有年介绍道,北京农学院建立了专尖结合的推广队伍,通过打造推广体系、创新体系和教育体系,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农民在遇到生产问题时,可以先将问题反映给农学院扎根基层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再由他们与专家进行电话互动,直接解决生产上的问题。王有年说,目前,这种推广模式已经在北京市的12个区县、268个村实现了。
将农业技术在农村进行广泛推广也需要信贷政策的支持。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规划部总经理湛东升表示,2009年,农行累计投放农户贷款1500亿元,服务3195万户。2010年,农行将大幅增加涉农贷款的发放量,其中信贷投放的重点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化工程建设。农行将紧紧围绕国家粮食生产中长期规划和粮食核心区工程建设,通过与全国产粮大省分别签订战略协议,提供专门用于粮食增产、大中水库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及农田治理改造的综合贷款,使农民走上农业现代产业化道路。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内蒙古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感受颇多。吴子申说,永业集团致力于向农村推广高科技产品,并配合在各地建立永业服务站向农民完成产品与技术的传授。与此同时,永业集团尝试将服务地区的绿色健康农牧业产品提供给城市社区,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拓宽农产品的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