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龙井茶启用证明商标保护品牌
作者:聂国春


    ■本报记者 聂国春
  浙江省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和保护委员会近日发出通告,从今年起,浙江省全面推行龙井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识制度,原来五花八门的龙井茶包装将统一改革,并贴上同一种标签——“龙井茶证明商标”。
有名无品困扰发展
  “龙井茶位列我国十大名茶之首,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名气大,市场认知度高,龙井茶被仿冒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最多时全国曾有50多个县市将自己生产的茶叶称为‘龙井茶’。”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茶叶科科长罗列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改变龙井茶有名气无品牌以及品牌混乱的现象,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申请注册了“龙井茶LongjingTea”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此次通告,就是要统一龙井茶品牌标识,保护龙井茶品牌,保障龙井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茶叶品牌深有研究的远卓品牌策划机构总监谢付亮告诉记者,近年来,龙井茶被假冒、仿制情况愈演愈烈。不问哪里产,不问质量,绿色的扁茶,包装一套,就摇身一变成了卖好价的“龙井茶”。市场上有“龙井、龙井绿茶、高山龙井、龙井泡袋茶、云南龙井、福建龙井”等种种包装,让消费者莫衷一是。统一龙井茶品牌标识,有助于提升龙井茶的品牌形象。
冠名龙井要有“准用证”
  浙江省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和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陆德彪说,龙井茶证明商标将在2010年新茶上市时全面推广使用。届时,在龙井茶包装上将出现“龙井茶证明商标标识”和“中国地理标志”。根据《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和保护暂行办法》,只有浙江18个市县培植生产的龙井茶才能冠名龙井。龙井茶“准用证”的发证对象主要是产区内符合规定的龙井茶生产企业。同时,对有条件的收购、拼配、流通企业有关部门也将根据条件许可使用。“在这18个市县内,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的茶叶要打龙井茶的牌子,也需获得龙井茶证明商标注册(权利)人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的许可。除此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龙井茶”证明商标相同或者相似的标识。”陆德彪说,外省的茶叶经营企业也可以获得“准用证”,但必须要证明其龙井茶来自浙江省18个县市产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169家企业获得了龙井茶“准用证”。根据浙江省政府的统一要求,眼下企业在申请使用龙井茶商标时暂不收费。
  陆德彪告诉记者,他们还将引导更多的企业来使用“龙井茶”商标,并将按照《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和保护暂行办法》的规定,规范龙井茶产区,对获准使用该商标的企业,要通过制度来加强管理,规范证明商标的使用。
打假将拉开序幕
  眼下,各地龙井新茶开采在即,造假者也在赶早行动。在规范证明商标的使用后,如何打击假冒产品,也摆在了管理者的眼前。
  根据《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保护暂行办法》,对生产、销售、物流等领域的侵权行为,工商部门将进行依法查处,其中包括“未经龙井茶证明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龙井茶证明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销售侵犯龙井茶证明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龙井茶证明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故意为侵犯龙井茶证明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罗列万告诉记者,作为商标权利人,他们将在推广使用证明商标的同时,加大对“龙井茶“的保护力度。对涉嫌假冒龙井茶的,将积极向工商部门举报。“有人一举报我们就去打假,而且要不定期打假。”浙江省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和保护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怎么分辨真假龙井?
  消费者分辨龙井时,一是要看包装上的产地。只有在龙井茶原产地涵盖的18个县(市、区)内生产的才是真龙井。这18个县市是:杭州市西湖区(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市萧山区、杭州市滨江区、杭州市余杭区、富阳市、临安市、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绍兴县、新昌县、嵊州市、诸暨市、上虞市、绍兴市越城区、磐安县、东阳市、天台县。因此,“四川龙井”、“福建龙井”等都是假冒龙井。二是看产品的外形。有些龙井茶产品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也有一部分产品是用收购来的外地茶叶装进龙井茶包装袋中冒充龙井茶。“龙井茶外形的最大特点是扁平光滑,如果看到包装袋里的茶叶是卷曲的,很可能是假龙井。”三是看龙井茶的感官品质(详见左表)。根据GB/T18650《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的质量规定,龙井茶按感官品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不同级别的龙井茶在外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此外,应符合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特别是铅、铜等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不能超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品牌保护】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龙井茶启用证明商标保护品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