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截至2009年12月底,拆解企业接收旧家电仅占到回收量的40%,而拆解量还不到接收量的1/3
从吃不饱到吃不下回收拆解短板待补
作者:李燕京
图片


    

图:◆自以旧换新政策推出以来,北京华星工作人员一直是满负荷工作 董芳忠/摄

■本报记者 李燕京
  记者从家电以旧换新信息管理系统投诉中心了解到,自2009年10月份以来,该投诉中心接到的投诉量明显上升,去年仅10月份与11月份两个月的投诉量就高达200多件。消费者的投诉集中在回收环节,如回收企业迟迟不肯上门等。回收、拆解已然成为以旧换新政策的短板,阻碍了其良性循环。

正规渠道的回收量陡增

  一直以来,废旧家电的回收处于无序状态,“马路游击队”收走了大部分的废旧家电,正规的回收、拆解渠道常年吃不饱。但是随着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展开,正规回收渠道的家电回收量惊人地增加了。
  以旧换新政策规定:只有中标回收企业才能回收旧家电,消费者也只有取得了中标回收企业给的收旧凭证,才能享受以旧换新的优惠。这一规定使无序的废旧家电回收一下子规范多了。
  北京商务委员会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北京市家电以旧换新依然踊跃。截至1月18日,各类家电已回收5.73万台,平均每天回收3183台。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共计3900吨,其中包括塑料874.6吨、铁563.3吨、铜223吨、铝11.2吨、其他原材料2227.9吨。其他各地旧家电回收量也一路攀高,以致一直吃不饱的正规拆解企业不仅吃饱了,还准备扩大生产。
  华星集团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星)是北京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后,北京市发改委确定的唯一一家废旧家电回收拆解企业,这一利好政策彻底扭转了华星吃不饱的尴尬状况。据介绍,该公司目前正在运行的一期工程建成于2007年4月,年拆解能力达30万台,此前一直依靠自有渠道进行废旧家电的回收处理,2007年拆解废旧家电10.6万台,2008年拆解20.9万台,无法实现满负荷运转。
  但是现在,华星工作人员介绍说:“不用我们自行回收了,送来的旧家电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去年前10个月,华星共回收旧家电36万台,处理了27万台。
  面对充足的旧家电货源,包括华星在内的众多回收、拆解企业开始扩大规模。“今年5月份左右,我们的二期基地将建成。届时,年拆解能力可以达到120万台。与此同时,处置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将从去年7月的40多人增加到150人左右。”华星相关人士介绍说。
  从吃不饱到吃不下,正规拆解企业又遇到了新问题。

回收拆解企业不堪重负

  常年吃不饱的状态,让各地的正规回收、拆解企业突然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废旧家电,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采访中,一位消费者表示:“我家有两台彩电,其中一台以旧换新了一个液晶电视,国美送货时就把其中的一台拉走了,很快,也就等了3天吧。当时我就提出把另一台也拉走,给我一张回收单据就行,想都以旧换新算了,可他们却不同意,说‘今天出来都是订好了送几台收几台,收多了怕车上没地儿放。’我想想也是,就另外打电话约上门回收。这下可慢了,说已经买了新电器的人都交了钱等着送货、收旧呢,要先照顾他们。”
  记者了解到,在以旧换新的收旧环节,有的消费者一等就是10多天。很多家庭空间有限,不收走旧的,新的就没法运进来,回收能力不足成为了家电以旧换新过程中的一个明显障碍。
  就在收旧速度过慢的同时,拆解企业也开始出现大量库存。苏州同和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我们30个工人每天的拆解能力也就800-1000台左右,但现在每天从家电回收企业送来的废旧家电至少有1500台。”一个多月下来,工厂里堆了3万多台废旧家电,“根本来不及拆”。
  而这在以旧换新试点城市中已成为了普遍现象,以旧换新循环链出现了堵点。

以旧换新篇(二)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中国家电消费市场 3·15年度报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吃不饱到吃不下回收拆解短板待补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