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比虽有下调,春节长假难掩车市红火——
■本报记者 张 震
“2月汽车产销量虽比1月呈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但2月汽车产销量超过了2009年的月度平均水平。”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了2010年2月汽车产销数据。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显示,上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06万辆和12.12万辆。我国汽车2月产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其中,各汽车企业共生产乘用车91.9412万辆,环比下降26.09%,同比增长55.46%;共销售乘用车 94.2942万辆,环比下降28.35%,同比增长55.25%。商用车产量为28.6745万辆,环比下降22.68%,同比增长31.92%;销量为26.86万辆,环比下降22.87%,同比增长21.50%。
中汽协分析认为,由于2月受春节长假的影响,以及1月份汽车产销基数较高,汽车产销环比回落属于正常现象。并根据以下两点理由,仍可以判断汽车产销形势继续维持良好发展态势,理由一,2月汽车产销量超过2009年月度平均水平;理由二,2月汽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呈现高速增长状态,而1-2月累计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2%和84%。
自主品牌乘用车表现较好
2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47.7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0.63%,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18.62万辆、10.66万辆、8.79万辆、6.11万辆和2.37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9.76%、11.30%、9.32%、6.48%和2.51%。
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0.2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2.45%,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15.59万辆、10.45万辆、8.49万辆、5.19万辆和2.3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 25.02%、16.77%、13.62%、8.34%和3.80%。
在谈到自主品牌未来走势时,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分析说,受益于政府鼓励1.6L及以下乘用车消费,以及汽车下乡等政策,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增长是一种必然趋势。
销量前十排位有所变化
和1月相比,轿车销量环比下降明显,排名第一的比亚迪F3销量为2.13万辆,比1月份少了1.43万辆。除了比亚迪F3之外,其他车型销量均未达到2万辆。进入榜单前十位的车型发生了较大变化,捷达、QQ、被挤出了前十位,而长安悦翔以1.21万辆的销量第一次进入了前十位。受召回的影响,丰田1月份无一款车型进入前十位,但2月份,卡罗拉以1.28万辆的销量排名第八。
2月,销售前十的轿车分别为:比亚迪F3、上海大众朗逸、上海大众桑塔纳、上海通用凯越、广汽本田雅阁、天津一汽夏利、上海通用科鲁兹、一汽丰田卡罗拉、北京现代伊兰特、长安悦翔,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14.6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
小排量车源紧张将缓解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2010年开始对1.6L及以下排量车型的购置税优惠幅度降低了2.5个百分点,但前两个月该类车型仍显紧俏。来自中汽协的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该类车型在乘用车中市场份额又有所提高,达到72%,比2009年提高2个百分点。
中汽协助理秘书长朱一平指出,自2009年起中央政府对1.6L及以下乘用车实施购置税优惠政策以来,这一类车型的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的比重逐步提高。今年2月,1.6L及以下乘用车的销量为67.57万辆,是2008年同期的2.24倍;这类车型占乘用车总销量的比重达到73.5%,较2008年同期提高了8个百分点。
而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1.6L及以下乘用车供应紧张的状况,中汽协认为,这与企业产能结构性紧张有关系,即此前企业对小排量车型的重视程度不够,但消费者对其认同度有了较大的提高,造成相关车型的产能不足。随着近期各企业对自身产能结构进行了调整,该类车型供求紧张的局面将很快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