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通榆县包拉温都乡,有一个深受当地农牧民和青少年欢迎的“夫妻报吧”,它的主人是步入花甲之年的退休干部张树森和老伴曲淑侠——
▲“报吧”深受广大农牧民和青少年的欢迎◆张树森和老伴曲淑侠在整理报纸
■本报记者 李洪涛 文/摄
2月2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席卷了广阔无垠的科尔沁草原。虽然室外气温降到了摄氏零下30度,但吉林省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自治乡的“夫妻报吧”里却是温暖如春,一些农牧民和放寒假的青少年正在这里认真地看书读报。“报吧”的主人是步入花甲之年的退休干部张树森和老伴曲淑侠。日前,记者前往通榆县进行了采访。
花甲夫妇办“报吧”
提起通榆县包拉温都乡的“夫妻报吧”,在草原上的十里八村可谓家喻户晓。记者了解到,包拉温都乡地处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的科尔沁草原深处,地域偏僻,信息闭塞,当地农牧民和青少年看报难,读书更难。2004年春天,刚从乡政府退休的张树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和老伴曲淑侠商量,收回了自家原已出租的门市房,又卖了一头猪、两头毛驴和一辆胶轮车,拿出准备给孙子买电脑的钱,投入资金1.2万元,订阅了64种报刊,购进2000多册书籍,添置了桌椅板凳和书柜,一个全天免费向周围青少年和群众开放的“夫妻报吧”就这样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
据当地几位农牧民介绍,“夫妻报吧”门前原来是一条水泥路,过去一些人没事便凑到一起打麻将,群众叫它“麻将路”。自从“报吧”创办后,三五成群的青年农牧民开始聚在这里读书看报,群众把它改称为“读报路”。
在距离“夫妻报吧”不远的街面上有一家网吧,每天都有不少孩子来上网玩游戏,家长们对此心急如焚。张树森决心让孩子们远离网吧,便订阅了20多种适合儿童阅读的报刊和连环画,让老伴曲淑侠在放学时到乡小学门口向孩子们发放宣传单。慢慢地,“夫妻报吧”里出现了孩子们的身影。几个月后,孩子们彻底告别了网吧,放学吃完饭后就往“夫妻报吧”里跑。为了满足孩子们写作业的需要,张树森将一个房间改成了小教室,还购置了30多套课桌椅。
“报吧”打开致富门
2月23日12时30分,记者从通榆县城出发,在风雪交加中乘坐了3个多小时的长途客车,抵达了包拉温都乡。当记者来到“夫妻报吧”时,看到几位农牧民正在读报,几个孩子在认真地看书。今年63岁的张树森告诉记者,6年来,全乡有一半以上的农牧民来过“报吧”,通过读报,学法、用法、守法的人多起来了。迷子荒村村民王锁柱正在查阅《民事诉讼法》,他说:“我是‘夫妻报吧’的常客,也是受益者,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原来,几年前,王锁柱去外地打工,把自己承包的责任田临时委托给村委会管理。去年春天,他从外地打工回来后,想收回责任田自己耕种,但个别村干部却不想把责任田的承包权还给他。在“夫妻报吧”读报时,王锁柱从《吉林农村报》上找到了相关政策法规。村干部看了报纸后转变了态度,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记者发现,在“夫妻报吧”读书看报的农牧民,最为关注的是农业科技知识及畜牧业养殖知识。五道营子村蒙古族青年齐连喜告诉记者,他就是从“夫妻报吧”看报学到了快速养牛实用技术发家致富的。2009年春,齐连喜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买回了50头小牛,按照报纸上介绍的方法,为每头小牛编号、建档案、选配方。经过6个月的科学饲养,每头牛纯赚1200元,一下子挣了6万元。在齐连喜的带动下,和他一起经常到“夫妻报吧”里读报的十多名青年,去年也开始购进小牛进行科学饲养,同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现在,每天来“夫妻报吧”读书看报的农牧民和青少年越来越多。为了方便阅读,张树森给经常来看报的读者免费办理了借书证。这样一来,如果读者在“报吧”里有看不完的报纸或书籍,可以拿回家,看完后送还就可以了。包拉温都乡党委书记赵铁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夫妻报吧”在传递科技知识、引导广大农牧民发家致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已有11人通过读书看报获得致富信息成了乡里的养殖大户,15人成了造林专业户。
读书看报带来新风尚
记者观察发现,张树森和曲淑侠开办的“夫妻报吧”正处在乡政府所在地的街心位置,可谓是黄金地段,4间临街大瓦房按照现在的出租价格,每年的租金能在1万元以上。自从开办了免费“报吧”后,一些不理解的人说老两口太傻。每当听到有人议论时,张树森和老伴都是一笑了之。
65岁的曲淑侠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谈到开办免费“报吧”的初衷,她诚恳地说:“我们不图名,也不为利,这里生活的环境太偏僻,农闲时人们无处可去,只好靠打麻将打发时光。‘报吧’开办后,大家可以来到这里免费读书看报,学习科技知识和寻找发家致富的信息,也能多了解一些外面的世界。”为了更新报刊和书籍,张树森夫妇每年要花掉数千元退休金,用于续订各种报刊和添置新的书籍。
多年来,“夫妻报吧”得到了包拉温都乡党委的大力支持。2005年,包拉温都乡党委向张树森夫妇免费赠订了《吉林日报》、《吉林农村报》、《白城日报》等报刊,还赠送科技书籍1000多册。通榆团县委、县科协等相关部门也给予大力扶持,多次送来适合青少年和农民阅读的报刊和书籍。
如今,张树森夫妇开办的“夫妻报吧”已经被列为通榆县党员远程教育示范基地、通榆县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基地,并被评为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8月,张树森被吉林省委评为全省“五老”优秀党员。2009年9月,张树森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同时,“夫妻报吧”的成功模式在通榆县得到推广,目前全县已经建起了13个“报吧”。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树森说:“我和老伴能在晚年为草原上的乡亲们做点事儿,苦点累点也值得。”
●相关链接
“夫妻报吧”大家谈
■哈斯巴根 (蒙古族牧民):
“报吧”对我们牧民来说太重要了,草原上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特别是冬天时大雪封路,与外界几乎隔绝,闲暇时常来这里看看报纸和杂志,不仅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更新了思想观念,还及时掌握了致富信息。
■良布音白腊(包拉温都乡个
体经营者):他们都已年过花甲,真是了不起,一般人无法做到。自从有了“报吧”,农牧民们有报看,孩子们有书读,我们从心里感到高兴。
■高红岩 (通榆县委宣传部部
长):张树森夫妇创办的“夫妻报吧”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草原上的农牧民,真正成为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娱乐阵地、农牧民领悟党的精神和寻求致富信息的平台。(李洪涛/整理)